|
編輯推薦: |
本书旨在为甲国的名城画像,为读看绣刻那些值得人回味与存留的诸罗名城记忆,继最城市的内在精种,为城市的发展指引美好的方向。
一次发掘,老北京的发现之旅。一场怀旧,老北京的记忆盛宴,一册品味老北京的深度指南。
|
內容簡介: |
作者用北京人特有的方位感,以时间为横轴,从远古的青铜时代到近现代的革命运动;以空间为纵轴,从中心的紫禁城到郊区的明十三陵,层层铺开,娓娓道来。作品并不单纯地沉湎于怀念过去的辉煌,而是呈现出这个城市各种交错的画面,来体现在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积累中所蕴藏的一种刻骨铭心的文化力量。在旧与新、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碰撞中,引领读者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其深沉郁挫的笔调不仅浸染着北京这座卉老名城历史的沧桑和沉重,而且渗透着作者对现实的思考和追求。
|
關於作者: |
洪烛,原名王军,南京人,现任职于北京市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诗集《南方音乐》,散文诗集《你是一张旧照片》,散文集《我的灵魂穿着草鞋》、《浪漫的骑士》、《梦游者的地图》、《抚摸古典的中国》、《冰上舞蹈的黄玫瑰》,长篇小说《两栖人》等。其部分作品在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分别有日文版、韩文版、英文版及繁体字版出版。
|
目錄:
|
重温老北京
远逝的四个时代
青铜时代的燕都
黑铁时代的辽南京
白银时代的金中都
黄金时代的元大都
皇气逼人的城池
紫禁城:明清的皇气
社稷坛与太庙
中南海与钓鱼台
景山是历史的镇纸
万宁桥与积水潭
钟鼓楼的前世今生
大前门
天坛与地坛
国子监
长城的邻居
燕京八景:多少帝王多少诗
勒马长城
运河之死
旧时王府堂前燕
走读十三陵
圆明园:魂兮归来
卧佛寺寻梦
天子脚下皇城根
天子脚下皇城根
四合院:中国的盒子
大宅门的故事,
原汁原味的胡同
牌楼的沧桑之美
塔影与人影
陶然亭
东交民巷
京华烟云
多少寺庙烟雨中
从皇史晟到图书馆
老字号不老
王府井变迁
京剧之光
北大与清华
八大胡同
人物与景物
古刑场:从于谦,袁崇焕到谭嗣同
昆明湖:耶律楚材与乾隆
纳兰性德的渌水亭
香山脚下的曹雪芹故居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
慈禧太后的颐和园
绍兴会馆里的鲁迅
西山不见使人愁
|
內容試閱:
|
远逝的四个时代
青铜时代的燕都
公元1973年,陕西临潼县的农民在距秦始皇陵不远处打井时,发现了日后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
也正是在那段时间,北京人开始在西南郊的房山区琉璃河一带挖掘商周时期古文化遗址,范围包括洄城、刘李店、董家林、黄土坡、立教、庄头诸村,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1.5公里,分为居住址、古城址、墓葬区三部分。琉璃河自北南流,折向西南,继而又东流,形成的河湾地带,有一高平台即今董家林村,直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地面上尚残存着一米多高的古墙体,后因农业建设而被平整。经考察,此乃古城的北城墙,全长829米。以此为线索继续钻探,又在地下发掘出东西两面城墙的大部分墙基,乃至两米多深的护城壕沟。古城的轮廓悄然浮出地面,城墙内侧的“护坡”,又与其东侧商末周初的墓葬区及西周时期的灰坑、窖穴、房基相交错。尤其是在墓葬区今黄土坡村,共挖掘大、中、小型墓葬300余座,及车马坑数十座,出土的蚌器、骨角器、玉石器、玛瑙器、陶器、原始青瓷器、漆器、青铜器及货贝等实物总数超过万件。
通过细致的考证,终于得出惊人的结论:琉璃河商周遗址正是古燕国的始封地及燕都之所在。这无疑把北京的建城史大大地推前了,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