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书法有法》,本书为孙晓云书法理论代表作品,收录了近五十篇有关书法思考的随笔文字,回顾了她数十年的书法历程,具有收藏价值。
|
關於作者: |
孙晓云,女,1955年8月生于南京。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江苏省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妇女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行书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南京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苏州
|
目錄:
|
1 “中国”不如译成Calligraphy
2 引起困惑的三件事
3 “请循其本”
4 “便捷”是指什么
5 盲人摸象
6 怀疑“永字八法”
7 先说执笔
8 “五指”还是“五字”
9 “拨镫”极其形象
10 用“笔法”书写的字才叫“书法”
11 “人物是万物的尺度”
12 笔法产生的动机之一:裹锋与连续书写
13 笔法产生的动机之二:没有依托的书写
14 大胆的推理
15 笔杆的直径
16 笔毫的长短软硬
17 纸的起源与“动”“举”“握”“染”
18 《铡美案》的启示
19 笔法成于书写姿势
20 “古法”的绝唱
21 不自觉的丧失
22 桌子的功与过
23 “八分书”的解释
24 “向背”出形势
25 好大一头象
26 “章草”是书法演变的句号
27 “隶化”与“美化”的生理极限
28 三根细绳搓成一根粗绳——“完法”
29 了如指掌,烂熟于心——“尚法”
30 “结字因时而传,用笔千古不易” ——“变法”
31 最不愿承认的现实——“无法”
32 书法是视觉艺术吗
33 “屋漏痕”“坼壁之路”“折钗股”“锥画沙”“印印泥”解密
34 “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答疑
35 “内擫”“外拓”词诠
36 最后有行书
37 “个性”是这样形成的
38 为“意在笔先”正言
39 转笔决定竖写左行
40 “指实掌虚”的传讹
41 “眇者不识日”
42 无意间“指鹿为马”
43 “帖学”的溃塌
44 重审“碑学”
45 求形似必堕“画字”
46 日本书法史略
47 何谓书法 何谓绘画
48 “书法的本质” ——没有结果的讨论
49 书法的万能钥匙
50 汽车上的顿悟
51 中国画的困惑
52 “骨法”即笔法
53 “书画”在这里“同源”
54 无笔法不成画
55 自古华山一条路
56 “文人画”是一座扑朔迷离的远山
57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58 “纸抄纸”
59 真实与无奈
60 箕子的故事
后记
重印后记
2010年修订版后记
孙晓云书法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