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主要内容简介:半部春秋——“秦”字——谈会意、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谈谐音、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谈“避讳”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谈析字、是“舌头”还是“赚头”——谈语言禁忌、秀才识字读半边——谈形声等。
|
目錄:
|
第一章 字里乾坤——《汉字与中国文化》总论
第二章 字中有诗,字中有画——汉字的产生、演变及特征
第三章 “七月流火”并非赤日炎炎——谈望文生义
第四章 半部春秋——“秦”字——谈会意
第五章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谈谐音
第六章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谈“避讳
第七章 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谈析字
第八章 是“舌头”还是“赚头”——谈语言禁忌
第九章 秀才识字读半边——谈形声
第十章 家乃豕之居?牢是牛的家?——谈思想意识对字形伪变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字里乾坤——《汉字与中国文化》总论
提要 “汉字”和“中国文化”的关系,用成语“字里乾坤”便能
恰当地概括出来。汉字的形、音、义无不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因子。
“汉字文化”的内容随汉字的产生而存在,小小的方块字折射出博大精深的汉文化。
重点汉字的特点,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最近几年,“文化”一词非常流行:旅游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无论何物,好像只要和文化搭上关系,就会身价倍增、蕴涵知识的品位。我们现在只有近30年的历史把“汉字”与“中国文化”结合在一起,并非是随潮流。汉字和中国文化的关系,并非人为的外在赋予,而是体现在字里行间。如果细细把玩,你会发现,每个字的形、音、义里都蕴涵着丰富的中国文化的因素。我们就以经常碰到的但又毫不在意的简短对话为例来分析其中所蕴涵的文化因素。
假设甲、乙二人初次见面,,精简后的对话开头部分可能如下:
甲:“哎呀!您好!请问您贵姓?”
乙:“您好!您好!免贵姓张。”。
甲:“太巧了!我也姓章。500年前咱们还是一家呢!”
乙:“是吗?真是太巧了!我是弓长张,您也是?”
甲:“噢!我是立早章。”
这样的对话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会听到,也许你从没在意其中的文化因素。如果对这段简短的对话进行分析,其中蕴涵的文化因素有五:
第一,“您”和“贵”字的使用体现了中国礼仪之邦的风范和传统。
现代汉语的第二人称代词有“你”和“您”两个:“你”没有任何感情色彩,泛指第二人称,可单数,用作复数则加“们”;“您”只用于第二人称的单数,不能用于复数,从字形上看,是“心”上的“你”,体现了对对方的敬重和说话者的礼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