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共选注楚辞十八篇,其中十七篇的原文均照《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楚辞补注》过录;只有《吊屈原》一篇录自中华书局1963年出版的影印南宋端平本《楚辞集注》。原书中的繁体字、古体字一律改为通行简化字。金开诚先生的这本《楚辞国学经典诵读》,见解独到,深入浅出,特别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
目錄:
|
“国学经典诵读”丛书出版说明
前言
离骚屈原
九歌屈原
东皇太一*屈原
云中君水屈原
湘君屈原
湘夫人屈原
大司命芈屈原
少司命屈原
东君屈原
河伯*屈原
山鬼屈原
国殇屈原
礼魂*屈原
天问屈原
九章屈原
惜诵*屈原
涉江屈原
哀郢屈原
抽思屈原
怀沙*屈原
思美人*屈原
惜往日屈原
橘颂屈原
悲回风*屈原
远游*屈原
卜居*屈原
招魂屈原
大招*屈原
渔父屈原
九辩宋玉
惜誓贾谊
吊屈原贾谊
服赋*贾谊
哀时命*庄忌
招隐士淮南小山
|
內容試閱:
|
离骚
本篇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楚辞中最重要的一篇。
《离骚》的篇名,历来有多种解释。其中汉代人所作的两种解释一直比较通行:一种认为是遭遇忧患的意思;另一种认为是离别的忧愁。
本篇的创作年代不能确考。汉代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在楚怀王时期因被谗而遭到疏远,“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多数人认为这个说法比较符合本篇的实际内容。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仅见的长篇抒情诗。全诗以强烈的爱憎、丰富的形象、浓重的色彩深刻反映了诗人屈原与楚国反动贵族之间的激烈的政治斗争,突出表现了屈原本人的进步理想、政治热情、峻洁的品格和顽强的斗争精神。诗中反复强调修明法度、举贤授能,是使楚国强盛的正确道路;而违法乱纪、结党营私则必然将楚王朝引向危亡。诗人熟练地运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两种主张和做法之间的斗争,并深刻指出走着不同道路的人是决不能够彼此相安的。由于《离骚》的创作密切反映了楚国当时的政治现实,作者在强烈的政治倾向的推动下。又创造性地在抒情叙事中融进了说理的成分.因而使全诗具有鲜明的政论性,这正是它的思想性的集中表现;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屈原作为地主阶级的进步政治家所达到的思想高度及其必然存在的阶级烙印和历史局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