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海上墨林:大师眼中的海派画家
》
售價:HK$
96.8

《
赌注:海难、叛变和谋杀的故事
》
售價:HK$
75.9

《
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集成与运维 杨铨 黄洁
》
售價:HK$
76.8

《
战争与史学家:李维历史书写中的汉尼拔战争
》
售價:HK$
63.8

《
低卡料理,30天神奇变瘦
》
售價:HK$
65.8

《
古韵新声
》
售價:HK$
1848.0

《
常见中药炮制品在方剂中的选用
》
售價:HK$
97.9

《
工厂生产设备精细化、精益化、精进化管理手册
》
售價:HK$
75.9
|
編輯推薦: |
天涯“煮酒论史”第一人熊逸最受欢迎系列作品
用说相声的态度来说孟子其人,用福尔摩斯的态度解读孟子哲学。
读孟子不一定要正襟危坐,这是一本会让你笑出声来的严肃读物。
看历代统治者如何用真话来说谎,影射现代社会。
摆事实、发现疑点,从一个个“误解”,开始,发掘历史真相。
|
內容簡介: |
以假不正经的态度,深入浅出地讲解孟子其人、其代表性学说。从孟子思想谈起,探讨的却是中国的政治制度,引导读者独立思考。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你也许不知道这些问题——
“礼仪之邦”其实是别的意思
朱元璋是怎么篡改教科书的
人民是可以自由迁徙的
两千年前的中国人妖
孟子要搞和平演变
自由主义在齐国
劳民伤财有助于社会稳定
……
熊逸如是说:你觉得这很荒谬吗?
“礼仪之邦”和“讲文明、懂礼貌”关系不大。
传统孝道和孝顺父母关系不大。
我们背上从来就没背过什么“封建传统的大包袱”。
等等等等……
你觉得这很荒谬吗?但这却是真的。
把历史的脉络梳理清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会发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都建立在误解的基础上。不妨顺藤摸瓜找找源头,读历史很有些做侦探的乐趣。
而我能做的,也只是帮你油印一套《小侦探入门》罢了。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
《孟子趣说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
《孟子趣说3.我向皇帝说真话》
从史料中挖疑点,以诙谐的笔调深入浅出地讲解孟子其人、其代表性学说。从孟子思想谈起,探讨的却是中国的史学和政治,引导读者独立思考。把历史的脉络梳理清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会发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都建立在误解的基础上。
|
關於作者: |
熊逸,天涯“煮酒论史”版块名人,青年学者,知识面极广,学贯中西,在国学爱好者中有很固定的粉丝群,有个人豆瓣小组和百度贴吧。被读者戏称为最假不正经国学天才。熊逸自称好熊。
好熊有四般江湖利器:
一为博闻强识。在他的文章中,中西典籍信手拈来,没有超群的记忆力很难做到。
二为超强的思辨力。他尤擅推理,考辩细致入微。
三为绝佳的历史感,有“日光之下无新事”的史学观。
四为细腻。好熊对事物的观察细致入微、纤毫必现。
——网友评价
|
目錄:
|
自序
【 卷一 】
梁惠王章句上
“礼仪之邦”其实是别的意思
河南人惹谁了?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朱元璋是怎么篡改教科书的
封建社会是个“好社会”
扯虎皮,做大旗
圣水、清水和脏水
人民是可以自由迁徙的
别把失职说成自然灾害
两千年前的人祸
孟大侠天下无敌
孟子要搞和平演变
姓陈的没一个好东西
自由主义在齐国
咏春拳诀
孟子的生活作风问题
说实话骗人才是真功夫
胸有成竹说错话
人人成佛,人人成圣
草民们的瞎激动
书生好谈兵
怎么都有理
民心
天下
【 卷二 】
梁惠王章句下
我爱周杰伦
礼非礼,乐非乐
与民同乐
炎黄子孙并不多
儒家思想与时俱进
李陵的委屈
劳民伤财有助于社会稳定
助人为乐式外交
炫耀型消费
有贪有懒才有变
可靠的中医和不可靠的风水
完美八字风水买房记
“永不加赋”不是善政
贪财好色理直气壮
诡辩无处不在
人民群众的眼睛
尴尬的命题
科举好,八股更好
可爱的侵略者
暴君有了核武器
作为格言的“出尔反尔”
真遇上小国也没辙
积德行善,听天由命
小弟们不愁没老大
孝道与河童
附录
人间佛国
后记
|
內容試閱:
|
孟子的生活作风问题?说实话骗人才是真功夫
这里我又要插几句了。读书呢,经常有问题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问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看上去是问题而实际上却不是问题的,另一种是看上去不是问题而实际上却是问题的。我先举个例子:
齐宣王非常绅士,跟孟老师聊天聊累了,溜达到外屋吸烟室吸烟去了。一支香烟吸罢,回到屋里,却发现孟子正和自己的宠妃同在一张榻上待着,而且,两人谁都没穿裤子!
孟老夫子耍流氓?!
吸一支烟的工夫虽然不长, 却也足够发生很多事了! 这,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孟子看见齐宣王进来,气定神闲,给自己找辙说:“这是我们儒家的传统。想当年,孔子他老人家去见大美人南子,这两人也是在一张榻上混,也都没穿裤子。
为这事,孔子出来以后正碰上他的学生,也就是我的师叔祖子路——也不知道子路是把风的还是撞见的,反正,子路是很不高兴的,孔子为这事还对天立誓赌咒呢!
这件事可不是我孟轲捏造的,这在《论语》里边白刀子青竹子都记载着呢(那时候还没有‘白纸黑字’)!”
哈哈,这可是个大问题哟,这可是生活作风问题哟。
其实呢,这个看上去是问题的问题却不是问题。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椅子,人们就是像日本人一样那么跪坐在榻上的,而且,那时候的中国人也都不穿裤子——不是因为穿不起,是根本还没有裤子呢。
现在我们有一个“日用而不知”这里解释为:天天用到却不明白本意)的词,就是“衣裳”。“衣裳”的“裳”字本不读作轻声的“商”,而是读做“常”,“衣”和“裳”本是各有所指的。“衣”是上身穿的,“裳”是下身穿的,像是裙子,男女都穿,古人就是这样上面穿的是“衣”,下面穿的是“裳”。
所以呢,唐朝那个“霓裳羽衣曲”该读做“霓裳(常)羽衣曲”,白发魔女练霓裳也该读做练霓裳(常)。《离骚》里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
穿的也是这么一身。
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讲这么多呢,因为它很有典型意义,它暗含着人们很有可能进入的一种思维误区。比如,有人在报纸上发了篇文章,大力批判战国时期的社会风气,他在文章里说:“那些人呀,男男女女在大街上走,谁也不穿裤子!”
他这句话如果就事论事来看,真是一点儿错都没有,但是,它传达给读者的印象却是:那些人都道德品质败坏,下流无耻!于是大家全被激怒了,破口大骂那些坏蛋,觉得该把他们全抓起来灭了才对!
——我们身边经常会有这类情况出现,不是吗?
说谎骗人不是真功夫,说实话骗人才是真功夫。
呵呵,历史不是一门死学问,不单单是考证出什么事件发生在哪一年,考证出哪位名人的出生地究竟在什么地方,考证出中国什么时代就已经有什么什么了……
历史提供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思辨能力,是更宽的视角和更深的视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