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关于本书的点校,兹说明以下几点:
1.《刑事诉讼法通义》于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即1934年四月初版,旋于是年七月再版。本书校勘依据的版本是中国民国二十三年七月再版。
2.该书是对1928年《刑事诉讼法》的逐条评注。其中,作者除逐条阐释条文的文义解释、理由外,还附录了中华民国最高法院1927年以前称为“大理院”所作的判决例、解释例,以及相关法令。
原著征引解释、判例时,往往涉及清末以降的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规,如《刑事诉讼律草案》宣统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即1911年1月24曰;《刑事诉讼条例》1921年11月14日公布、1922年7月1日施行;《京师高等以下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光绪三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即1907年12月4日等,希请读者阅读、引用时留意。
3.原书为竖排版,现改为横排版。原文明显文字错讹之处,径改之,不再单独予以说明。原文脱漏之处,校勘者根据上下文意予以补正,并用“ ”格式注明。
4.为阅读便利,本校勘本统一使用现行标点符号的标注体例。此外,对于原书引文部分句读不当的地方,也一并予以订正。
5.为阅读上的便利,对于原书及引文中出现的繁体字,一律以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改为简体字。但出于对作者及原书的尊重,对于原文中的异体字,则一仍其旧,以期真实反映原著的时代风貌。
|
目錄:
|
绪 论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之意义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之主义
第三章 刑事诉讼法之地位
第四章 刑事诉讼法之效力
第五章 刑事诉讼法之解释
本 论
第一编 总 则
第一章 法 例
第二章 法院主管辖
第三章 法院职员之回避
第四章 被告之传唤及拘提
第五章 被告之讯问
第六章 被告之羁押
第七章 证 人
第八章 鉴定人
第九章 扣押及搜索
第十章 勘验
第十一章 辩 护
第十二章 裁 判
第十三章 文 件
第十四章 送 达
第十五章 期 限
第二编 第一审
第一章 公 诉
第一节 侦 查
第二节 起 诉
第三节 审 判
第二章 自 诉
第三编 上诉
第一章 通 则
第二章 第二审
第三章 第三审
第四编 抗告
第五编 非常上诉
第六编 再 审
第七编 简易程序
第八编 执行
第九编 附带民事诉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