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为何有如此多的误解环绕着自由主义,尽管它已显示出了政治上的益处、经济上的效率和历史上的重要性?为何如此多的知识分子对自由主义从原则上弃之如敝履?这仅仅是因为他们试图在一个资本主义主导的社会里行使着自身批判的职能?这并不能解释一切。雷蒙·布东驳斥了那些令自由主义在知识分子眼中变得面目可憎的“陈词滥调”——这些已经被接受了的观点三十多年来充斥于思想辩论中,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而在作者看来,它们正是造成欧洲教育政策、经济政策以及打击犯罪政策领域内严重反常效应的根源。《法国当代思想家新论(第2辑):为何知识分子不热衷自由主义》便是对这些观点进行的一次细致入微的回顾与清理。
|
關於作者: |
雷蒙·布东,法国社会学家,生于巴黎,现为索邦大学荣誉教授,法兰西人文科学院院士。著有《社会学方法》、《社会学批判词典》、《价值观起源》、《意识形态分析》、《还有社会学吗?》等等。
|
目錄:
|
中译版序 自由主义与知识分子
前言
引言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中的一个少数派传统
第一章 非自由主义思想源自何处
知识分子:一个异质性的群体
自由主义社会的表述和对其辩驳之声
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对立模型:强盛与没落
社会不平等: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重振对立模型
被社会政治演化所驳斥的自由主义国家表述
对人的自由主义表述和新兴的对人类心理的论述
非自由主义思想得以树立的原因
知识分子的类型和思想市场的开发
少数群体的问题
殖民主义的终结
犯罪的缘由
团体机构和网状组织扮演的角色
第二章 非自由主义思想何以传播
实用性理论对峙真实的理论
缺乏宽容性的起源
简单性所具的魅力
批判的软弱无力
自由主义的堕落效应
自由主义的写照
自由主义传统在19、20、21世纪的传承
第三章 明日?
“怎么都行”原则的过渡性统治
自由主义的发展?一次测试
亚当·斯密的路线图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当我们费了好大的工夫才留意到个体概念的历史化时,它就是一个令人陌生的观点,尽管它所处的领域非常广。在整个社会中,人难道就不关心自己和他所拥有之物吗?伟大的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1960[1893])在这一点上没有丝毫的疑问,“个体主义并不始于任何地方”,他如此写道:它存在于任何时期。这只是意味着,人们在任何时候都是将制度(取其广义)视为一种天平:它们对于个体福利的贡献。而在文化主义那里,这个在涂尔干和韦伯关于道德演进理论中都扮演重要角色的阿基米德原理,却被视为了虚幻。
我们知道如此的历史化在文化主义者那里是有用的:它可以使将各种社会进行比较的企图失去信誉。
举一个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一点的例子。如果个体的观点被用作比较一个社会和另外一个社会的参照对象,那么雅典就立即显得比斯巴达更可取。但是,如果个体观点所具有的重要性只是雅典文明在文化上的特殊性,那么要作出雅典具有优越性这一判断就变得毫无可能。至于那个对雅典较之斯巴达具有更多亲切感的人--一个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人或者一个现代人,他只是一个幻象的受害者,而这个幻象来源于一个本属于自由主义社会之物,文化主义者如是反对到。
有时候,这些观点采用了一种双曲线式的表达方式。例如,美国杰出的人类学家施维德(2000)解释道,正是在偏见的作用下西方文化煽动着西方人斥责割礼,而在土著人那里,则将其视为一个美好的东西。
他用一位女人类学家的故事来支撑此论述,她成长于美国,并在此受教育,之后便决定前往她家族的发源地塞拉利昂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