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1688:第一次现代革命(革命不是新制度推翻旧制度,而是两条现代化道路的殊死斗争!屡获大奖,了解光荣革命可以只看这一本)
》
售價:NT$
1010.0

《
东方小熊日本幼儿园思维训练 听力专注力(4册)
》
售價:NT$
408.0

《
粤港澳大湾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
售價:NT$
500.0

《
她们登上了太空:第一批NASA女性宇航员成长纪实
》
售價:NT$
500.0

《
当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金融化研究
》
售價:NT$
653.0

《
证明的故事:从勾股定理到现代数学
》
售價:NT$
611.0

《
雀鸟与群狼的对决:扭转战局的兵棋游戏
》
售價:NT$
449.0

《
老年膳食与营养配餐 第2版
》
售價:NT$
230.0
|
編輯推薦: |
儒家学说是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伦理学说,但中国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农业文明的社会经济形态,决定了儒家在关注人与社会和谐的同时,必然也要对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予以相当的关注,儒家生态意识由此而产生。《儒家生态意识与中国古代环境保护研究》以儒家生态意识为对象,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传统环境意识和历史时期的生态保护进行研究。本书由陈业新著。
|
內容簡介: |
《儒家生态意识与中国古代环境保护研究》以儒家生态意识为对象,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传统环境意识和历史时期的生态保护进行研究。具体包括儒家生态意识、历史上的环境保护两方面内容。儒家生态意识则由其发生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论、生态学知识基础生态系统论、儒家合理利用与保护生态资源的主张、《周易》“三驱”礼的生态保护意义等内容构成;环保实践的考察,主要以先秦、秦汉时期为对象,在勾勒其基本生态状况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国家制度层面,如生态法律、生态职官等具体内容的研究,展现儒家生态意识在古代生态保护方面的作用,进而显明儒学于当代“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构建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儒家生态意识与中国古代环境保护研究》由陈业新著。
|
關於作者: |
陈业新,男,1967年9月出生,安徽省霍邱县人。1988年毕业于安徽省淮阴南师范专科学校政教系;1996年、200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所历史文献学专业,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2001年9月-2003年6月,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人员。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现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近年主要研习秦汉史、生态文化、环境·灾害与社会等,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与人合著有《中华五千年生态文化》等。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天人合一”论:儒家生态意识的哲学基础
一、近些年来关于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研究述评——以“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为对象
二、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论略——以“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为对象
三、结语
第二章 生态系统论:儒家生态意识发生的生态学基础
一、生物“类”的认识及其生态保护意义
二、关于生态系统内生物生存环境的认识——生境论
三、关于生态系统内生物间关系的认识
四、九州的划分——儒家生态系统观的具体反映
第三章 “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儒家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主张
一、“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儒家合理利用和保护山林资源的主张
二、“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儒家合理利用和保护动物资源的思想
三、结语
第四章 《周易》“三驱”考释——兼论“三驱”礼仪的生态保护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三驱”考释
三、“成礼三驱”:战国至汉唐时期蒐狩礼与“三驱”礼的性质变化
四、“申三驱于大信”——儒家对“王用三驱”大义的申说
五、结语
第五章 战国秦汉时期的气候状况研究
一、两汉时期气候状况的历史学再考察
二、战国秦汉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气候状况研究
第六章 秦汉政府行为与生态
一、秦汉政区划分与生态
二、秦汉人口政策与生态
三、移民实边、屯垦政策与生态
第七章 生态职官考述——以先秦、秦汉时期为对象
一、先秦生态职官考述——以《周礼》为对象
二、秦汉时期生态职官考述
第八章 秦汉生态思想与生态保护法律
一、秦汉时期生态思想探析
二、秦汉时期生态保护法律
余论
附录:儒家生态意识特征论略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