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走出无力感 : 解锁生命力量的成长密码(跟随心理咨询师找回积极能量!)
》
售價:NT$
305.0

《
藩屏:明代藩王的艺术与权力(柯律格代表作,一部逆转“边缘”与“他者”的明代藩王物质文化史,填补研究空白)
》
售價:NT$
551.0

《
《史记》纵横新说
》
售價:NT$
305.0

《
放不下的痛:运用脑科学修复创伤的40种方法(神经科学专家带你深入了解创伤背后的脑机制,开启全面康复之旅!)
》
售價:NT$
305.0

《
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第4版)
》
售價:NT$
403.0

《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跟随历史的足迹 见证一个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
售價:NT$
305.0

《
功名诀:左宗棠镜像
》
售價:NT$
908.0

《
布克哈特书信选
》
售價:NT$
439.0
|
內容簡介: |
《诉讼法学文库2012(3):侦查行为视角下的刑事冤案研究》第一次系统地从审前程序中的侦查行为出发来研究刑事冤案。以收集数据和典型案例等实证分析的方法,梳理出侦查阶段导致刑事冤案产生的具体原因集中于刑讯逼供、刑事司法鉴定错误、现场勘查失误、目击证人辨认错误等不当的侦查行为以及侦查主体的认知偏误和侦查外部因素的不当干扰等多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通过借鉴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防治刑事冤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制度,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今后侦查行为运作的基本理念以及适合中国本土化的冤案防治对策。
|
關於作者: |
董坤,1982年生,山东兖州人,2001年至2007年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先后获法学学士、刑法学硕士学位。2007年至2008年任教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侦查系。2008年至2011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获诉讼法学博士学位。2011年7月就职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刑事法杂志》编辑。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学、侦查学、检察理论。曾在《法学论坛》、《中国刑事法杂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西南政法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
目錄:
|
引言
一、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目的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态度
三、研究的目标设想和研究框架设计
第一章 冤案的本体性认识
第一节 冤案的内涵与概念
一、归纳与抽象——对冤案内涵的剖析
二、问题的研究起点——冤案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冤案的现实性危害
一、蒙冤之人及其家庭深受其害
二、司法公正、司法权威受到质疑和损害
三、真凶逍遥法外继续危害社会
四、案件侦破难度加大
五、国家、司法资源的无端损耗
六、增加被害人的痛苦
第三节 冤案与错案、假案的区别
一、错案与冤案的区别和联系
二、假案与冤案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章 侦查行为之本体认识
第一节 侦查行为概念的界定
一、对侦查行为的既有认识
二、对侦查行为概念的解析和重新认定
第二节 侦查行为的性质和分类
一、侦查行为的性质
二、侦查行为的分类
第三节 侦查行为视角下冤案之研究路径
一、冤案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证据
二、证据出现问题多基于侦查行为
三、侦查取证后的证据审查不严催生冤案
四、侦查取证对裁判的负面影响间接引发冤案
五、遏制冤案应当规范、完善侦查行为
第三章 具体侦查行为引发冤案之发生机理
第一节 具体侦查行为诱发冤案的准实证分析
一、典型冤案的样本选择
二、诱发冤案的具体侦查行为之选择
三、25例冤案中非法、不当侦查行为的数据统计和简要分析
四、其他间接性实证数据的分析
五、准实证分析的结论
第二节 非法讯问之顽疾——刑讯逼供
一、刑讯的概念和存续的现实性因素
二、刑讯以逼“供”为目的
三、刑讯逼取口供的虚假性
四、以虚假口供认定案情导致冤案频发
第三节 刑事司法鉴定错误
一、刑事司法鉴定的内涵和外延
二、刑事司法鉴定导致冤案的发生机理
第四节 现场勘查失误
一、现场勘查失误导致信息匮乏引发冤案
二、现场勘查失误导致信息繁杂引发冤案
第五节 目击证人辨认错误
一、目击证人辨认的概念
二、目击证人辨认的形成过程
三、目击证人辨认错误引发冤案的内在运行机理
第四章 侦查行为主体认知偏误引发冤案之发生机理
第一节 侦查行为主体能力的不足与欠缺
一、侦查行为个体能力的不足
二、侦查行为集体能力的欠缺
第二节 侦查行为主体的消极心理
一、直接故意制造冤案的消极心理
二、间接触发冤案的消极心理
第五章 外部因素对侦查行为的不当干扰与误导
第六章 他山之石——国外遏制冤案基本对策概述
第七章 遏制冤案,宏观视角下侦查行为运作之基本理念
第八章 侦查行为视角下遏制冤案诱发的具体对策
结论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