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国学经典:文史通义》是一部仿《史通》而编的、有一定体系的、能成一家之言的论文汇编。据其自己的设想,分内篇、外篇、杂篇三大部分。《国学经典:文史通义》是一部纵论文史,品评古今学术的著作。
|
目錄:
|
易教上
易教中
易教下
书教上
书教中
书教下
原道上
原道中
原道下
博约上
博约中
博约下
浙东学术
文德
文理
古文公式
古文十弊
辨似
繁称
俗嫌
针名
砭异
砭俗
说林
知难
释通
答客问上
答客问中
答客问下
横通
史德
史释
史注
传记
文集
答问
篇卷
师说
感遇
方志立三书议
州县请立志科议
修志十议呈天门胡明府
|
內容試閱:
|
夫史为记事之书。事万变而不齐,史文屈曲而适如其事,则必因事命篇,不为常例所拘,而后能起讫自如,无一言之或遗而或溢也。此《尚书》之所以神明变化,不可方物①。降而左氏之传,已不免于以文徇例,理势不得不然也。以上古神圣之制作,而责于晚近之史官,岂不悬绝欤?不知经不可学而能,意固可师而仿也。且《尚书》固有不可尽学者也,即《纪事本末》,不过纂录小书,亦不尽取以为史法,而特以义有所近,不得以辞害意也。斟酌古今之史,而定文质之中,则师《尚书》之意,而以迁《史》义例通左氏之裁制②焉,所以救纪传之极弊,非好为更张也。
[注释]
①不可方物:不能识别,无法分辨。也指无可比拟。方物,识别。②裁制:体裁,风格。
[译文]
史书是记事的书。事物多变而不尽相同,史书文字要委婉周到而恰好和事实相似,就要根据事物对象确定篇目,不要被常规限制,然后就能把事件从开始到结束都记载自如,没有一句遗漏或多余的话。这就是《尚书》神妙多变,无可比拟的原因所在。之后的《左传》,已经不免于以文字屈从凡例,这是因为事情的道理和形势不得不这样。用上古圣人们的著作来要求近代的史官,难道不出现悬殊吗?不知道经不可以学习而能作,意旨是可以学习模仿的。而且《尚书》本来就有不可能全部学会的东西,就像《通鉴纪事本末》,只是一部纂录的小书,也不用全部取来作为史学方法,只是因为道理有近似的地方,不应该因为词语表达而妨碍了对意思的理解。考察从古至今的史书,确定文饰和质朴的折中点,那么学习《尚书》的意旨,以司马迁《史记》的体例贯通《左传》的体裁,是为了补救纪传体的弊病,而不是喜好任意改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