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迷宫的线团:培根自然哲学著作选
》
售價:NT$
403.0

《
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2024-2025
》
售價:NT$
602.0

《
魔鬼的代言人
》
售價:NT$
245.0

《
九型人格2:发现你的人格类型
》
售價:NT$
347.0

《
猎头盈利之道
》
售價:NT$
352.0

《
半小时漫画量子力学(让科学不再高冷,让知识触手可及,叨叨漫画著、戴瑾审校)
》
售價:NT$
250.0

《
我不能在鸟兽身旁只是悲伤
》
售價:NT$
449.0

《
你可以有情绪,但别往心里去
》
售價:NT$
214.0
|
編輯推薦: |
创客,就是努力将点子变为金子的行动达人!
惠普前全球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麦肯尼首部力作
世界500强企业管理层必读书籍
亚马逊商业类超级畅销书
《哈佛商业评论》《出版商周刊》《科克斯书评》盛赞
商业模式专家 《焕新公司的力量》作者 刘如江
《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 《会讲才会赢》作者 彼得?古伯
《跨越鸿沟》与《摆脱过去》作者 杰弗里?摩尔
苹果公司前全球首席营销官 塞吉?查希尔
康宁公司董事长兼CEO魏文德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 莱恩·舍曼
|
內容簡介: |
掌握绝杀式提问,运用FIRE四步法,
把创新当技能,把创意当生意,
让你的产品想不火都难
◆苹果公司以创新盈利,却为何不惜重金杀入零售终端行业?
◆市值1 000亿美元的face book,它如何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网络涂鸦”小网站飞速演变而来?
◆宝洁公司拥有全球最顶尖的日化研发团队,却为何还明确规定50%的创新成果来自公司外部?
资深创客麦肯尼传授了FIRE四步法与高产高效的头脑风暴术。在他多年的工作经历中积累起来且经过实践检验的100多条“绝杀式提问”,将在本书中首次展现全貌,例如未来5年内,客户的购买标准会发生什么变化?对于客户的需求,你有哪些坚定不移的信念?哪些客户正在以你从没想过的方式使用你的产品?
这些提问将彻底改变你看待产品、客户、以及互动服务的方式。无论你是大公司上千名员工的领导者,还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本书中的技巧和简明易学的行动步骤都能帮你在推动革命性的变革,取得成功的同时,又拿捏好细微的分寸。
|
關於作者: |
惠普公司的“乔布斯”
◆惠普前全球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
◆“绝杀式提问”创新技能训练创始人
◆美国运通、罗氏制药、克罗格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创新教练
◆美国教育部“教育方式创新项目”特邀专家
资深创客麦肯尼曾担任惠普价值400亿美元的个人计算机集团的全球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负责计算机产品线的长期战略规划、研究和发展,其中包括移动设备、笔记本电脑、台式机与工作站等产品。
麦肯尼创立惠普创新项目办公室,并担任负责人,这支团队的任务是寻找、培养并推动业务和产品方面的创新。
他开设的“创新专栏”,见诸于《纽约时报》、《商业周刊》、《华尔街日报》、《快公司》、《名利场》等商业类权威媒体。
|
目錄:
|
第1章 提问激发创新:这是一门技术,人人都可以熟练掌握
如何提问才能激发别人思考?
从“与众不同”的“为什么”开始
绝杀式提问,惠普通过创新盈利的秘决
第2章 既定假设:突破框框,点子才会喷涌而出
经验可能会毁掉你的创意
做几个练习,让大脑细胞跳动起来
逃离你的舒适区
借助“突发事件”,触发新点子
颠覆性产品才是真正的利润来源
第3章 创新抗体:创意遭遇阻力时,如何寻求帮助
如何充分利用反对者的意见?
逐类说服,让反对者点头称是
勇气是创客的必备素质
第4章 FIRE法则:从点子到结果的最短路径
FIRE四步创新法
过送筛选,直达最佳的点子
如何争取管理层的支持?
第5章 产品创新:你真的了解产品的客户群体吗?
如何识别客户需求的细微变化?
绝杀式提问实战演练
第6章 产品核心价值:宁选高价值,不选低价格
如何把低成本的产品买个高价钱?
“斯普尼克时刻”提醒你,要么创新,要么没落
第7章 价值链:创客是从研发到营销的全能大师
为产品选取最佳上市时机
价值链的盲点,也是利润的薄弱点
原创,其实是升级版的模仿
模块化创新 VS 开放式创新
价值链重构,把产品摆到更多买家面前
还在按昨天的方式管理企业?
第8章 头脑风暴:如何做到既高产又高效?
会议的一个主题与六项准则
如何制定时间计划表?
这样准备头脑风暴更高产
这样主持头脑风暴更高效
结果在于会后的跟踪与执行
第9章 创新路线图:用案例说明如何制定属于你的创新体系
克罗格零成本改善客户体验
美国教育部的创新项目
如何提炼创新项目的绝杀式提问?
后记:想到就要做到,执行才能得到
附录:资深创客麦肯尼屡试不爽的绝杀式提问清单
|
內容試閱:
|
产品创新
你真的了解产品的客户群体吗?
在HP DreamScreen400
风行印度之前,惠普曾兴冲冲地准备了很便宜的多功能电脑,但印度人并不领情。吃了多次闭门羹之后,惠普终于抓到问题的核心:印度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企业认为他们需要什么?
产品最终能否被市场接受,取决于创客是否真正了解客户群的需求。
最核心的问题是根据市场去指定你的产品,关键是要倾听客户的声音。
我祖母家曾经发生过一件小事,给了我一个很深刻的教训,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创新启示录
精心为她挑选的礼物为何却不受欢迎
几年前,我的孩子们给我9
岁的老祖母送了一个数码相框当圣诞礼物。他们精心挑选了好几百张照片,还排好了顺序,拷了进去。每隔一分钟左右,相框里就会自动换一张孩子们的生活照,这正是每个老太太心爱的东西,对吧?她高高兴兴地把相框插上电,放到了扶手椅旁边的小桌上。
第二次我去看望她的时候,却发现相片不会自动更换了。我忍不住去瞧瞧怎么回事。原来相框一点毛病也没有,而是我的老祖母把插头给拔了,在高清显示屏上贴了一张冲印出来的照片。
我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她说担心这东西费电。而且,她还补了一句,万一这玩意短路,半夜着火了可怎么办。第二天,我女儿塔拉把它拍了张照片传到了Facebook
上,还在下头注了一句:“送给曾祖母的数码相框,失败呀!”
请写下你的启示:
我祖母的数码相框是个家庭小趣事,可它也是个绝妙的案例,反映出创新的根本道理。你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你知道客户是谁,他们为什么想要(或不想要)你给的东西。你不知道他们的购买动机是什么,或是他们真正想要什么。正如你在本章内容里看到的,想要了解你的客户,就要做到以下两件事:
◆ 知道你要满足哪些人的需求;
◆ 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选购标准。
一旦你做到了头一件,你就可以为他们度身定做产品,更好地满足后一条要求。这样一来,你就真正掌握了精髓,知道如何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了。
我祖母是在大萧条时代长大的。她永远也忘不了那个苍凉的时代,特别是生存的艰难和对贫穷的恐惧。她听说过,也亲眼见过很小一笔债务就能摧垮一个家。还是孩子的时候她就发誓永远不要沦落到那种境地。祖母看待那个数码相框的角度,和孩子们与我的完全不同。在我们看来,这是个好玩的小礼物,没有任何弊端。可在她看来,必须要掂量掂量风险。她担心这东西用起来太费电,还可能不安全,以至于她完全没法享受数百幅照片的乐趣。我跟她说,这东西用起来一个月也花不了一毛钱,而且绝不可能把她的房子点着。可没用,对于我祖母内在的需求和渴望,数码相框一条也不符合。
如果你不敢肯定这个创意是为了谁做的,那么你的一切努力、一切奇思妙想、一切贡献和牺牲都毫无意义。无论你是要设计新产品、新服务,还是规划新流程,要想取得成功,你必须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与渴望,有时候还要理解他们心中的恐惧。
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和渴望为什么这么难?其实这全看你自己,看你对自己的专长、经验和教育背景是否自信过了头。这些过去的经验决定了你看待世界的角度。到最后你会全然忘记,你对世界作出的最宽泛的假设,其实来自于最狭隘的视角:你一个人的视角。你忍不住会想,用不着亲自跑腿了解市场、找出客户是谁,你也能了解他们。然而,假定客户跟你拥有相同的价值观、梦想和信念,这是非常危险的。关于这个常见的错误,我举个特别典型的例子:
创新启示录
设计师说了算还是顾客说了算?
几年前,我跟硅谷一家公司的工程师、市场部员工和管理层开会。在这种常规会议上,各个团队要趁此机会提出最佳想法,供大家讨论,争取管理层的认可和支持。那天,有个工程师提出了一个新点子,大谈那些他认为肯定会大受欢迎的产品功能。首席技术官认真地听着。
这位工程师的点子的确很新颖,可有一点他没想清楚:为什么客户想要其中某些功能?这些功能增添的不是价值,而是复杂程度。在首席技术官看来,买这件东西的人非但不会欣喜若狂,反而会窝一肚子火。当首席技术官提出哪些客户会喜欢这些功能的时候,工程师说他不知道,他没跟客户交流过。他之所以添上那些功能,是因为他自己想要。结果就是,这一堆功能是为了工程师设计的,而不是大众消费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