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孤独谱系障碍评估与干预:从理论到实践 国际经典医学心理学译著
》
售價:NT$
1061.0

《
大数据导论(第2版)
》
售價:NT$
352.0

《
帝国时代
》
售價:NT$
959.0

《
现象学的心灵(第三版)(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扎哈维系列)
》
售價:NT$
500.0

《
近世通儒——纪念沈曾植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售價:NT$
857.0

《
光速声波物理学. 1、2、3
》
售價:NT$
2295.0

《
天下之极:世界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
》
售價:NT$
449.0

《
认识现代社会之真相:杨照讲马克斯·韦伯
》
售價:NT$
439.0
|
編輯推薦: |
“饮水思源”既是一句中国谚语,也是《饮水思源(一个中国乡村的道德话语)》的主题所在,作者试图通过中国东南一隅的月影塘村映射出的对中国道德与“良心”的理解与实践,以及随着社会变革体现在道德层面的变迁。作者选取了“道德”这一对于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农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作为切入点,通过亲自观察、亲身参与、对村民访谈获取了大量第一手素材,这些素材恰恰构成了本书学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居于当地体验乡民日常生活的经历,不仅使欧爱玲教授可以亲身了解乡民如何谋生,如何处理家庭内外事务,如何与邻里亲朋相处,同时也让她有机会参与或观察一场场相关的仪式与事件,并与村民们进行深入对话,了解他们的道德话语如何表达出来。本书对月影塘村村民在这个政治、社会、文化各领域发生巨变的时代承担与其日常生活情境相关的道德责任的方式作了细致入微的呈现,并对当地道德责任的未来发展趋向做出了认真的思考与分析。
|
內容簡介: |
人类学家在研究道德话语时会感到特别棘手,因为叙述与检验一种文化的道德话语很容易被误解为要对那种话语所暗示的“道德”进行评判,而这恰恰不是人类学家的使命所在。但是,在文化种类多样、范围宽广的中国,研究道德话语却十分必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生活与伦理价值观发生了剧烈变化。在不少国人眼中,传统的道德体系已经趋于瓦解。那么,留存于中华文化达千百年之久的道德话语是否也跟着消失了呢?
在《饮水思源(一个中国乡村的道德话语)》中,欧爱玲教授对广东梅县客家乡村——月影塘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地人有关道德互惠的观念并未就此冻结。作为它们表现形式和外在内容的道德话语,反而随着时间推移与环境场域的革新不断进化,有时甚至超越一般意义上的等级秩序指向而变得极富弹性。月影塘的故事,或许正是城镇化经济辐射之下乡村社会关系在特殊文化背景中动态演变的缩影。
《饮水思源(一个中国乡村的道德话语)》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
關於作者: |
作者:美欧爱玲 编者:邱国锋 译者:钟晋兰、曹嘉涵
欧爱玲,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美国佛蒙特州明德大学社会人类学系教授,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特约客座教授。
|
目錄:
|
中文版序
文本说明
前言与致谢
关键人物介绍
第一部分 中国农村的道德文化:情境与类别
第一章 月影塘:道德期望与日常生活
第二章 良心
第二部分 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话语
第三章 厚望所寄:妇女与家庭美德
第四章 永恒不断的人情债
第五章 回访的道德困境
第六章 财产的是非曲直
第七章 “有钱作怪”
结论:民族志与道德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