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密尔顿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
售價:NT$
347.0

《
开放科学:人工智能时代的呼唤
》
售價:NT$
505.0

《
武器化的知识:国联、自由秩序和软力量的使用
》
售價:NT$
403.0

《
大马士革:刀锋下的玫瑰(方尖碑)
》
售價:NT$
607.0

《
造脸:整形外科的兴起(医学人文丛书)
》
售價:NT$
398.0

《
理由至上
》
售價:NT$
602.0

《
千秋堂丛书003:南渡之君——宋高宗的踌躇与抉择
》
售價:NT$
449.0

《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中国丝绸博物馆卷(明清)
》
售價:NT$
4998.0
|
內容簡介: |
公共传播开启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篇章,传播与权力、传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成为国家与社会变迁的基础。本书对“汶川地震”后发生的微博开启民意表达新方式、
“免费午餐”、中国扶贫基金会与曹德旺签署“对赌协议”、郭美美与红会风波,以及慈善法进入立法程序等一系列重大社会事件,在新媒介赋权的视阈下,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说明组织赋权在技术赋权与社会赋权之间,公民自我救赎是实现社会赋权的根本。国家与社会协同演进是转型中国重要的发展路向。
|
關於作者: |
师曾志
博士,曾为新西兰惠灵顿维克多利亚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传播学院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研究、公共传播与新媒介赋权。
|
目錄:
|
序 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公共选择何道峰
第一部分 新媒介赋权:政府主导与社会协同
第一章 新媒介赋权视阈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师曾志
一 公共传播:概念的提出
二 公共传播:在理论与实践之间
三 国家与社会:想象的微共同体
四 公共传播的基石:新媒介赋权
五 赋权器:在组织赋权与社会赋权之间
六 自我救赎:社会赋权的实现
小 结
第二章 新媒介赋权视角下表达与行动的力量
一一以“免费午餐”计划为例潘聪平 赵雅婷
一 引言
二 新媒介赋权:信息、表达与行动
三 从技术赋权到社会赋权
四 新媒介赋权研究中的问题及网络自组织的出路
第三章 国家形塑和社会生长间的“强国家一强社会” 代双双
一 从“弱国家一强社会”到“强国家一强社会”
二 从管控到治理一一综治委改名事件
三 社会组织的“嵌入型管理”
四 社会创新的羽化与集聚一一“中国社会创新奖”的设立
五 从媒介赋权走向社会赋权
六 推力与阻力之间一一“公民社会”首人“十二五”规划建议正式稿未见其身
七 国家形塑和社会生长之间的“强国家一强社会”
第二部分 舆论问责与公民性体现
第四章 保卫生命:微博景观下个体生命的幻象体验
一一以番禺垃圾焚烧厂事件、温州7.23动车事件和PM2.
事件为例王帅帅
一 引言
二 私人和公共人:对人之境况的判断
三 微博:生命的联结与幻象的体验
四 保卫生命:行动的空间与共同世界的建构
五 结论
第五章 公共舆论:从“维权”到“争权”的话语聚焦 褚艳婷
一 引言
二 公众舆论诉求聚焦:从生命维权到道德抗争
三 舆论与公权力:复杂博弈中的“争权场”
四 以“舆”代步,探公民社会之路
五 结论
……
第三部分 公民参与与利益表达
第四部分 国家、社会边界与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