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重访五四新文化:思想与观念(跟随杰出学者的脚步,走进五四思想的丰富世界)
》
售價:NT$
469.0

《
流人系列04:幽灵街区 午夜文库
》
售價:NT$
352.0

《
迷宫的线团:培根自然哲学著作选
》
售價:NT$
403.0

《
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2024-2025
》
售價:NT$
602.0

《
魔鬼的代言人
》
售價:NT$
245.0

《
九型人格2:发现你的人格类型
》
售價:NT$
347.0

《
猎头盈利之道
》
售價:NT$
352.0

《
半小时漫画量子力学(让科学不再高冷,让知识触手可及,叨叨漫画著、戴瑾审校)
》
售價:NT$
250.0
|
編輯推薦: |
芸芸众生,芸芸万物……芸芸诸味。于万千滋味中准确判断,何种散发一缕古老中国的绵长悠远气息,只凭了,我们那基因流传的中国式味蕾。这是一个美食争鸣的时代,阅尽万般滋味,蓦然回首,家园之思,家国之梦,在青石板路热气蒸腾的馄饨摊上,在石拱桥堍炸臭豆腐的锅灶间,在四月的梅子五月的藤萝……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有“姿色”的书。色,即娇花,即美馔,即珍鲜,图解真相。每一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夭桃之粉,蕨菜之翠,豆腐之白,梅子之青。色与意,与味,不动声色间印入心底,萦绕鼻尖。所谓“姿”,便是指文字之“姿”。全书48篇文章,皆是娓娓道来,有考据,有游历,有疑问,亦有心得;又非洋洋洒洒,连篇累牍,只是短而有致,味之无穷。(穆如风)
|
關於作者: |
蓝紫青灰
女,上海人。
小说作家,出版有《天堂里的陌生人》、《时间的玫瑰》、《离魂》、《十二楼》、《随身而没》等10部小说。
迷恋美的一切,植物,手工,文字……当然,还有美食。知晓饮馔典故,能做中西美食。曾长期驻守POCO、学做菜、贝太厨房等知名美食社区,连续两年获POCO颁发的厨神奖。
厨内啜茶,细说食物的前生今世。于菜肴间知真趣,于文字中见真味。
|
目錄:
|
草长莺飞 江南辰光
春日春盘细生菜
早春野菜
采蕨&采薇
香椿&臭樗
蒸藤萝花
傍林鲜
岂无青精饭 使我颜色好
长夏
索隐蘘荷
昆仑称奇 落苏名俏
有椒其馨
青荷盖绿水 芙蓉披红鲜
采得青门绿玉房
夏吃姜
秋风起时 口舌思乡
秃黄油
鳝莫大焉 小亦甚佳
海陆空三界 禽兽鳞四物——只说鸭子
紫麝囊中黄金屑 收拾流苏浸玉罂
悲哀的苏式月饼
臭豆腐
米饭饼
年三夜四 又到岁朝
束脩、咸肉、肴肉和腊肉
咸煞伊
芥菜&雪里蕻
葵和薤
豆花香
干菜
|
內容試閱:
|
蒸藤萝花
四月中,正是紫藤开得好的时候,紫色的花穗一串串地从老藤上挂下来,像帘子一样,花做的帘子,带着香气。
紫藤是水墨的没骨花卉,是宋词的婉约妩媚,是小家碧玉,兼温柔乡回魂散——见棱见角的大屋顶,冰冷坚硬的青砖地,只要在边上种一架紫藤,马上就贴心贴肺了,降龙十八掌成了化骨绵掌,百炼钢成了绕指柔。
紫藤之美,美入骨髓,从缠绕的古藤,到初开的花蕾,再到花落后一架碧绿的叶子,都美得不声不响。藤里有韵,花里有风,叶里有空。夏日午后梦醒,架空的藤下放一张竹摇椅,泡一壶清茶,再来一碟藤萝饼,神仙般的日子。
傍林鲜
林洪于《山林清供》中写道:夏初竹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傍林鲜”。这样看来,傍林鲜的做法和意头跟“叫花鸡”差不多,但名字可就风雅得多了。只是现在除非呼朋唤友去野外烧烤,要想扫叶煨笋是不大可能的,但放在煤气灶上烧烧,也无不可。
烧熟的竹笋剥去壳,撕成细条小段,按各人的口味调个味汁,浇在笋上一拌就行了。一般做笋,为了去除草酸,都要先焯水,然后或炒或煮,笋的鲜美风味多少打了些折扣,这个做法,留其味而除其涩,有火炙竹箨之香,更兼包裹之严,原味丝毫不走,烤焙之工令笋质松散,调汁拌合时,诸味尽入而笋鲜尽显,很令人惊艳。
油焖笋
现在的一些餐馆,有“话梅手剥笋”做凉碟,自以为高雅。清清凉凉,自剥自食,逍遥自在,附庸风雅。但话梅和笋,岂能共处而相安无事?话梅是糖精和香精的产物,梅味早失,只剩一个梅尸,笋却是新笋,春荣草木之身,秀雅脱俗之气,与糖精香精味精诸妖精岂是一路?这个菜实是集恶俗恶味恶趣之大成。
笋脯豆
江南人吃笋,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主菜大餐是它,零嘴小食也是它。春末笋将老之际,价平且多,将之做成笋脯豆,便是消闲小吃,佐茶过酒磨牙皆佳。做法也简单,黄豆浸泡过夜,清洗干净,笋剥壳焯水,切成指甲盖大小,两者同入砂锅中,加水没过,投入八角茴香,盐,糖,及酱油,焖煮入味,收干汤汁即可。这时吃,豆烂笋香,过老酒最宜;若是摊在竹匾上,小火烤干或置太阳下晒干,则成为孩子的零嘴,放在衣袋里,游玩时想起了,就摸一粒扔进嘴里,越嚼越香。因煮时没放油,又烤晒成干,便不脏衣服不脏手。这个就不能多吃了,嚼上十粒,包管腮帮子酸上一天。
麻油扁尖
这个季节性很强的笋,一过了五月,就长成竹子,再不能吃。下次在餐桌上看见它,不是做了竹筒装饭盛菜,就是粉身碎骨剥皮抽筋变成了竹篦子,垫在鸡鸭鱼肉的底下,香消玉殒。而在它变身之前,来不及上市之间,竹农用大把的盐来掩盖它的出尖脱俗之姿,在雪白的盐堆里,甘做一条柔软的扁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