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理解性别差距:美国女性经济史
》
售價:NT$
418.0

《
从助理到合伙人-青年律师业务进阶指南
》
售價:NT$
347.0

《
明清白话文献与吴语语法
》
售價:NT$
1010.0

《
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修订二版)
》
售價:NT$
500.0

《
德州扑克自学一本通
》
售價:NT$
255.0

《
数学分析(第一卷)(第7版)(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454.0

《
什么是思想史 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
售價:NT$
286.0

《
法律是什么:20世纪英美法理学批判阅读(全新增订版)
》
售價:NT$
296.0
|
編輯推薦: |
解读电影精读的方法和捷径,学习当代电影理论的捷径。 《经典电影十八讲》为独角兽公开课之“北大课堂”的第二本。本书源自一座难求,被誉为“北大最受欢迎女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戴锦华老师的电影课。 在与读者品味电影中的智性和感性的同时,分享电影批判的利器。
|
內容簡介: |
《经典电影十八讲》从17位导演和数十部经典电影作品切入,大致从五个角度展示影片精读的基本方法和解读策略,讲述电影语言语法的应用,同时通过解读实践引导读者学习当代电影理论的捷径。本书在深入剖析电影文本的基础上,直面影片所隐含的文化中关于“情感结构”等问题,尝试处理“情感结构”中种种幻象与真实,讨论主体性的呈现,切断电影理论自身历史和现实的脉络,还原它们在东西方思想史、文化史、艺术史中的原初位置。
|
關於作者: |
戴锦华, 北京大学比较研究所教授。长期对中国电影史,大众文化研究以及女性文学进行研究。代表作《雾中风景》、《电影批评》、《隐形书写》等,主要学术著作《中国电影是否需要“文化例外”》、《“五四”记忆中的精神与电影》等,其专著与论文,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等多语种出版。
|
目錄:
|
前 言
第一讲
《放大》:自反的艺术
12 第二讲
贝托鲁奇:资产者的儿子
20 第三讲
《十诫:杀诫》:人道主义的困境
28 第四讲
《十诫:情诫》:孤独者的恋人絮语
30 第五讲
《阿黛尔 雨果的故事》:一个心灵的病案个例
42 第六讲
《法国中尉的女人》:一个重述的爱情故事
50 第七讲
《卡门》:套层结构与镜式文本
62 第八讲
《玫瑰之名》:小说、电影与文化分析
80 第九讲
《夺宝奇兵》:好莱坞神话之一例
92 第十讲
《飞越疯人院》:在反叛的故事背后
98 第十一讲
《美国往事》:美国梦的正反面
100 第十二讲
《官方说法》:真实、话语与叙事
120 第十三讲
《代罪羔羊》:阶级、性别与情节剧
130 第十四讲
《致命的诱惑》:性别与谎言的构成
140 第十五讲
《沉默的羔羊》:好莱坞的新策略
150 第十六讲
《人 鬼 情》:一个女人的困境
160 第十七讲
《血色清晨》:颓坏的仪式与文化的两难
199 第十八讲
《霸王别姬》:历史的景片
2004年重印后记
2014 年新版后记
|
內容試閱:
|
无论人们持有怎么样的电影观念、电影美学追求及艺术实践、银幕世界尽管可以成为“无限趋近于生活的渐近线”,但这是一条始终“无限趋近”却永远不能到达的“渐近线”。银幕始终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扇透明的窗、它向我们呈现的,尽管是几乎可以乱真的表象世界,但它却不是现实世界本身。
《前言》
这是一个死亡与杀戮的故事,但其真义却在于生命。尽管不无困惑与质问,基耶斯洛夫斯基仍在一个进退维谷的境地中固守着人道主义的最后防线:对生命、他人生命的尊重。但不是媚俗的、对生命的诗意礼赞(事实上,《杀诫》成了对经典人道主义、赞美生命之故事的一次颠覆与解构),不是无条件地对死亡与杀戮的控诉与谴责;而是生命面对着死亡、人类戕害人类时的困惑、苍凉与创痛。那是人类的、永恒的斯芬克斯。
《:人道主义的困境》
不是父权结构成功地镇压了子一代的反抗,而是邪恶的母权再一次扼杀了儿子健康、正常的成长——终于,比利在恐惧与绝望的重压下死在一片血泊之中,他半裸的身体蜷缩成一个胎儿的形状。恶魔母亲实现了她们阴险的、将儿子“胎化”的目的。而这残忍、血腥的虐杀,最终激怒了麦克 墨菲。接下来的,不是所谓的暴力场景,而是一个经典的美国英雄诞生的时刻;始终缺乏社会常识与责任感的麦克 墨菲,此时成了一只爱与正义的复仇之狮。而结局则是一次更为成功、残忍,甚至无血的虐杀
《:在反叛的故事背后》
莱翁内用《美国往事》成就了他影片序列的一个高峰,一个为欧洲文化的“悲悼”意味所改写的美国故事。一个好故事:“从前在美国……”,一部“成人寓言”,关于友谊与叛卖,关于成功与失败,关于男人与女人。“美国梦”在展露了它的正反面的同时,展露出这一特定文明的残忍与无情,病态与颓败。
《:美国梦的正反面》
在经典电影中……一个女人除非在很短暂的时间内,不能成为一个寻找者、搜索者,不能置身于执行行动的位置上,不能像男人那样通过行动证明自己。她始终被别人而不是她自己规定、估价,即她只能作为客体。” 除了在“爱情故事”中,她永远不可能成为普罗普或格雷马斯的行动者、出发者、主体(即使在“爱情故事”中,一个作为行为主体、主动追求者的女人也只能是一些边缘人、一些古怪的“个例”),她只能成为男性行为、欲望的对象,成为男性观众欲望目光的承受对象。
《:好莱坞的新策略》
为第五代导演们所始料不及的是,当他们在历史的叙事中放逐了谎言、年代的同时,他们也放逐了故事、情节的可能与人物个体生命体验的表述。或许更为严重的是,他们同时放逐了将这一中国(东方)的历史景观嵌入世界(西方)历史画卷之中的切口。一处空间化的、绚丽而滞重的东方景观,只能是西方线性的历史视域、那段“巨大的、未完成的、开放式情节”间一块无法嵌入的拼版,而第五代导演在20 世纪80 年代的社会语境中试图操作的,则正是中国与世界、东方与西方的对话与对接。
《:历史的景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