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余下只有噪音:聆听20世纪(2025)
》
售價:NT$
959.0

《
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
售價:NT$
356.0

《
助人技术本土化的刻意练习
》
售價:NT$
408.0

《
中国城市科创金融指数·2024
》
售價:NT$
500.0

《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摆渡船上的人生哲学
》
售價:NT$
306.0

《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NT$
689.0

《
反乌合之众——跳出羊群,逆向获利
》
售價:NT$
356.0

《
帝国作为装饰品:英国人眼中的大英帝国(帝国与国际法译丛)
》
售價:NT$
403.0
|
內容簡介: |
社區總體營造在臺灣有何影響?一部幫助你快速明瞭社區總體營造理論的參考書
◎作者深入研究社區營造領域,持續出版之第三部探討社區營造的專書。
◎跳脫前作探討社區營造案例之模式,轉而釐清社區總體營造運動理論的內在理路。
◎探討臺灣社區營造論述的緣起及其執行後的現象。
◎剖析臺灣各時期因社會、經濟及政治變動所影響的不同社區營造方向。
介紹臺灣社區營造論述的緣起及其執行後的現象,並詳細分析臺灣各時期社會經濟及政治方面的改變,書中不論社造運動的成功率,亦非探討社區營造案例與形式,而是深入探討其影響層面及各種現象。同時彙整眾多資料,以戰後臺灣的社區總體營造論述出現的脈落及其現象作為分析,勾勒出社會變遷中人際關係及家庭結構改變的歷程,探討國家機器對社區營造理想狀態的價值預設。
其研究成果透露出對於社會變遷軌跡的批判以及實踐社會改革的意圖。有助於釐清社區總體營造運動理論的內在理路外,亦包含對於該理論的批判與反省,為有興趣於社造運動未來發展的讀者提供了參考教材。
|
關於作者: |
柯一青
臺中市外埔區頂竹圍人
華梵大學建築學系研究所畢業
中華民國城鄕風貌協會講師
|
目錄:
|
序
第壹章 緒論
一、動機與目的
二、方法
三、研究流程與操作方法
第貳章 二十世紀末葉臺灣社會空間的改變與社區意識的興起
一、準後現代性與城鄉社會的變化:二十世紀末葉臺灣社會空間的轉變
二、社區/地方意識在逐漸分裂的時空中差異地興起
三、準後現代性脈絡下「社區營造」意義的轉變
第參章 二十世紀末葉臺灣社造的推動主體及論述
一、缺乏彈性的國家文化官僚VS.多元展現的社會群體
二、從「生命共同體」到「心靈改革」
三、徘徊於文化產業與地方社會重建的歷史困境
四、來自地方底層非正式實踐的脫曳生機-環保運動
第肆章 二十世紀末葉臺灣社區營造的實踐技術及反省
一、乍露生機的「參與」論述及其納入體制的異化
二、沉溺於地方古董蒐集的文史調查
三、無法中介、調和社會矛盾的社會動員
四、與地域性脫節的活動舉辦
五、文化的廉價化與商品化
六、來自少數案例的生機
第五章 二十世紀末葉臺灣社區營造的社會——空間論述及想像
一、一度浮現的自足地方與市民理想社會(來自西方「地域—公社」傳統的空間想像)
二、模糊的家庭想像
三、認同神話下扁平而均質化的「地方」
四、封閉排外的「父權新故鄉」:以國族為基礎的威權新社會與秩序空間
五、以現代化工業化為品質象徵的進步想像
六、差異地誌的文化產業異化
七、空間與社會的斷裂
第陸章 結論
一、整體回顧
二、逐漸失去的市民意識
三、社區不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