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真爱遗事:中国现代爱情观的形成
》
售價:NT$
551.0

《
精神分析: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职业
》
售價:NT$
347.0

《
虚拟货币及其犯罪治理实务
》
售價:NT$
296.0

《
辽史纪事本末(历代纪事本末 全2册)新版
》
售價:NT$
500.0

《
产业社群:超级群体引领新经济浪潮
》
售價:NT$
316.0

《
卢布:一部政治史 (1769—1924)(透过货币视角重新解读俄罗斯兴衰二百年!俄罗斯历史研究参考读物!)
》
售價:NT$
556.0

《
法国商业400年(展现法兰西商业四百年来的辉煌变迁,探究法国企业家“外圣内王”的精神内核)
》
售價:NT$
347.0

《
机器人之梦:智能机器时代的人类未来
》
售價:NT$
352.0
|
內容簡介: |
《中古文学的地理意象》是介于古典文学和历史地理之间的一项跨学科研究。正文分四个专题:一、唐人心目中的文化区域。是一项感觉文化区的断代研究。作者就各种载籍的当时人地域感知加以爬梳,整合出一个区域等级系统,并以之与现代文化地理理论建立对话,不仅可成为理解本土地域观念的钥匙,对其他时代的同类研究亦具有借鉴意义。二、地名与文学作品的空间逻辑。探讨对文学作品中江汉、洞庭等地名进行考释的技术规则,指出空间逻辑可成为文学作品证伪的重要依据。三、文学意象的地理渊源。分别通过虚拟人物、文化地域、特定空间——巫山神女、潇湘、竹林寺与桃花源三个实例,阐明地理环境对于塑造文学意象的独特作用,表明地理因素可具体参与文学创作,从而为文学地理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四、环境感知中的生态呈现。以禽言诗的兴起为中心,通过鸟声意象的变化,探讨古典诗歌中的环境感知从《诗经》时代单纯依赖视觉,到中唐以后视听觉并重的深化过程;揭示了文学史上田园诗、山水诗及禽言诗兴起的时代和地域背景。
作者以理科的背景,做文科的研究,主张用科学的理念讨论人文问题,追求科学、人文与艺术的结合。在本书结论中,作者强调了地理经验以及学科互济对于本土学术的意义。
|
關於作者: |
张伟然,1965年生,1993年复旦大学史地所历史学博士。现为该所教授、博导。长期从事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有专著《湖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等,在《地理学报》、《中国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另外在《读书》等刊发表前沿学术随笔十余篇。
|
目錄:
|
前言
一、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的思维传统
二、从文化水平、文化面貌到地理感知
三、本书的写作缘起及学术构想
第一章 唐人心目中的文化区域
一、关于感觉文化区
二、华夷之界:唐代中华文化的空间范围
三、山川之异上:北方各区
四、山川之异下:南方各区
五、唐人对于文化地域的感知
第二章 地名与文学作品的空间逻辑
一、杜诗中的“江汉”
二、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考伪
三、中古文学作品中“江汉”含义的再讨论
四、《柳毅传》中的“洞庭”
第三章 类型化文学意象的地理渊源
一、“巫山神女”的生成环境
二、“潇湘”的意象及其流变
三、“竹林寺”与“桃花源”
第四章 “禽言”与环境感知中的生态呈现
一、关于禽言诗的一段学术公案
二、古人笔下的鸟禽言语
三、“鸟言”与其特定的生态
四、“禽言”兴起的时空过程
五、禽言诗的生态背景
六、环境刺激与文化感应
七、从地理交流到生态发现
结论
一、地理经验与本土问题
二、学科问的互济
地图
图1-1 唐代文化区域意象图
图1-2 唐代十道图
图2-1 杜甫在南方主要活动空间
图2-2 《上安州裴长史书》空间逻辑示意图
图2-3 柳毅传书空间示意图
图3-1 湘江水系图
图4-1 十五国风图
图4-2 汉代方言分布图
图4-3 五藏山经地域范围图
图4-4 历代禽言诗作者籍贯分布图
图4-5 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图
列表
表4-1 鸟禽言语的意义分别
表4-2 历代禽言诗作者籍贯分布
表4-3 历代禽言诗篇数
表Ⅳ1 《诗经》鸟类表
表Ⅳ2 《山经》自呼名之动物分布
表Ⅳ3 自宋至清禽言诗及其作者一览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