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恨、空虚与希望: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
》
售價:NT$
407.0
《
我为何而活:罗素自传
》
售價:NT$
398.0
《
我很可爱,绝对可爱
》
售價:NT$
500.0
《
溺爱之罪
》
售價:NT$
255.0
《
走出无力感 : 解锁生命力量的成长密码(跟随心理咨询师找回积极能量!)
》
售價:NT$
305.0
《
藩屏:明代藩王的艺术与权力(柯律格代表作,一部逆转“边缘”与“他者”的明代藩王物质文化史,填补研究空白)
》
售價:NT$
551.0
《
《史记》纵横新说
》
售價:NT$
305.0
《
放不下的痛:运用脑科学修复创伤的40种方法(神经科学专家带你深入了解创伤背后的脑机制,开启全面康复之旅!)
》
售價:NT$
305.0
編輯推薦:
本辑与第七辑互为补充,既包括在第七辑中庸系统构念化基础上所深入开展的实证研究,尤其聚焦在中庸思维的基础心理历程及其与个体适应的关系上;也包括中庸研究的跨领域对话及对中庸思维构念化的理论反思,这种对话和反思覆盖从认知神经科学到家族企业研究,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到西方心理学前沿热点的广泛领域。
封底文字:
研究和认识生活在中国文化中的人们的社会心理,发现和提示民族文化和社会心理相互建构的过程及其特征,最终服务社会、贡献人类,这正是华人社会心理学者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继承了这一传统,发表有关华人、华人社会、华人文化的社会心理学原创性研究成果,以展示华人社会心理学的多重视角及最新进展。
本辑与第七辑互为补充,既包括在第七辑中庸系统构念化基础上所深入开展的实证研究,尤其聚焦在中庸思维的基础心理历程及其与个体适应的关系上;也包括中庸研究的跨领域对话及对中庸思维构念化的理论反思,这种对话和反思覆盖从认知神经科学到家族企业研究,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到西方心理学前沿热点的广泛领域。
內容簡介: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发表有关华人、华人社会、华人文化的社会心理学原创性研究成果,以展示华人社会心理学的多重视角及最新进展。本辑与第七辑互为补充,既包括在第七辑中庸系统构念化基础上所深入开展的实证研究,尤其聚焦在中庸思维的基础心理历程及其与个体适应的关系上;也包括中庸研究的跨领域对话及对中庸思维构念化的理论反思,这种对话和反思覆盖从认知神经科学到家族企业研究,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到西方心理学前沿热点的广泛领域。
關於作者:
韦庆旺,男,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讲师。2008年于浙江大学心理学系获得博士学位,2008~201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
杨宜音,女,浙江余姚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2010~2014。《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主编。
杨中芳,女,生于天津,祖籍山东蓬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教授,基础心理学和社会学博士生导师。1966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心理学系,197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社会心理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其后分别在耶鲁大学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先后任教于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洛杉矶南加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正大学和阳明大学以及香港大学,2002~2006年,任广州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多年来一直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工作,尤其致力于研究中国人的自我及人际关系。
目錄 :
中庸思维的基础心理历程
中庸思维的社会认知结构【张仁和 黄金兰 林以正】/1
喜怒哀乐之未发:情绪性刺激注意力与记忆的中庸思维体现
【汪曼颖 林淑菁 叶怡玉】/18
见林或见树?
——整体处理与中庸的关联性【黄金兰 钟育君 林以正】/49
中庸信念价值量表的信度概化研究【邹智敏 肖莉婷】/66
中庸思维对不同情境决策行为的影响【叶晓璐 张灵聪】/77
中庸思维与个体适应
中庸致和:情绪调节灵活性的作用【黄敏儿 唐淦琦 易晓敏 孙莎莎】/88
夫妻中庸思维差异对成员家庭功能评定的影响【杨中芳 阳中华】/113
中庸思维对心理健康影响之初探【阳中华 周家秀 周甄会】/136
中庸思维在工作压力源与员工幸福感之间的作用:兼作海峡两岸比较
【杨中芳 丁 宇 林升栋 林玮芳】/147
压力性生活事件对在职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庸思维的调节作用【李 原】/184
中庸思维的跨领域研究对话
作为一种高级复杂的脑认知功能模式的中庸思维:初步的理论推测与构想
【罗 劲 刘 玉】/195
西方智慧研究新动态与中庸思维的关系【张仁和 林以正 黄金兰】/212
中庸思维与家族企业研究【何 轩】/226
中庸的构念化及理论反思
中国智慧哲学与中庸之道研究【李 平】/237
日常生活的道德意义和生命意义:兼谈中庸实践思维的构念化【杨宜音】/256
“一分为三”框架下的中庸界定:兼从方法论角度评当前中庸心理学研究
【韦庆旺 鄢玉婷】/275
回顾与前瞻
中庸研究与华人本土心理学【杨中芳】/304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投稿须知/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