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为了治愈:改变医学的 30 个诺贝尔奖
》
售價:NT$
301.0

《
AIGC驱动工业智能设备:系统设计与行业实践
》
售價:NT$
505.0

《
中国人的日常(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人世间》原著作者梁晓声文集,描绘中国人的日常百态,洞悉社会的世道人心)
》
售價:NT$
301.0

《
走进具身智能
》
售價:NT$
407.0

《
我讨厌我自己:重建内心秩序,找回自己内心的光明
》
售價:NT$
301.0

《
人类迁徙(BBC驻外记者先锋之作,另类视角的人类简史)
》
售價:NT$
296.0

《
数学真有用:生活中的数学智慧
》
售價:NT$
254.0

《
数学思维的力量
》
售價:NT$
332.0
|
編輯推薦: |
西周是中国古典精神和古典文学的孕育发祥期,此书深入讨论了这个非凡时代的精神与文学,提出不少新的见解。相信对广大读者,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刘扬忠和蒋寅主编的“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建构”丛书之一种,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山的个人专著。
西周是中国文化的孕育期,作为“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建构”总课题的子课题研究之一,《西周礼乐文明的精神建构》主要探讨了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发展和精神嬗变,内容涉及礼乐文明精神的内涵及其文学表现,探讨了礼乐文明建构及其嬗变的历史过场。其中对西周中期文化创建高潮期的讨论用力很大,收获颇多,如《诗经》篇章的创制、《尚书》的写制与编纂以及当时书面语言的剧变等,还特别分析了文化的高涨与人群之间文化融合的密切关联等。
|
關於作者: |
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在《诗经》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其中《诗大雅若干诗篇图赞说及由此发现的雅、颂间部分对应》《尧典的写制年代》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先后出版过《诗经的文化精神》、《诗经析读》、《中国文化史》等专著。
|
目錄:
|
第一章殷周之际的精神变革/001
第一节“敬顺天时”:上天信仰的远古起源/001
一 殷商已有上天信仰的推测/002
二 “绝地天通”:“五帝”时代的精神革新/004
三 甲骨文中主赏罚的“帝”/011
四殷人的祖先崇拜/017
第二节成师祭天:“懿德”的高扬/019
第三节新天命观下的精神格局的开拓/033
一 “天命”观念三义/033
二 “殷鉴”意识/038
三 “天下”与“四方民”/040
四政制多元的大智/044
第二章作为“精神变革”组成部分的周初“大武”乐章/048
第一节《大武》乐章之还原及演出时地之推测/048
第二节《大武》乐章中“德”对“暴”的消解/058
第三节“《大武》:中国诗歌记忆的开端/062
一 关于“六代之乐”/063
二 “六代之乐”的内涵/066
三《大武》乐章:“六代之乐”的结束和“三百篇”时代的开始/070
第三章周人的气质/075
第一节“惟土物爱”的俭朴习性/075
第二节农夫本色/083
一 神圣化了的农耕/083
二 《无逸》中的农耕政道/086
三 农耕造就的民性/093
第三节族群生活的开放与凝聚/097
第四章西周大封建与王朝社会整体精神倾向的造成/105
第一节共命运、尚传统的社会意识/105
第二节社会精神的三大和弦/116
一 “书、别”之和/116
二 族姓之和/125
三 家、国之和/129
第三节“单线索社会”下的贵族精神/140
第五章“大凤纹”的时代/155
第一节殷周两大人群的融合与广泛的文化吸收/156
第二节礼仪的新变/173
一 前人的相关研究/174
二 礼乐变革的大致勾勒/179
第三节从“饕餮”到“大凤”/190
第六章大祭列祖,将祖先还原为创造历史的英雄/206
第一节中期大祭祀祖先的两个中心/206
第二节祖宗:从鬼神到英雄/213
第三节历史主体精神之彰显/219
第四节“帅型祖考”意识的涨起/231
第七章编修史籍,缔造深广的精神传统/236
第一节虞夏书:确定人文精神传统的开端/238
第二节“德治”理想的模型/252
第三节“周书”的编修:重彰周公之德/260
第四节“商书”:在“威”与“德”之间/273
第八章语言文学的丕变与礼乐精神的特征/280
第一节语体上的显著变化/280
第二节新精神下的文体变革/286
第三节视点迁移:新精神视野下的文学境域/294
第四节文化变革的结果:礼乐文明的圆成/302
一 礼乐:文明进步的产物/303
二礼乐:耕种“人情之田”/308
三 追求和谐的基本精神/311
四礼乐:一种展现形态的“审美秩序”/312
第九章西周宣王时期社会危难下的现实精神迸发/318
第一节征战与诗篇创作/318
一 两个方向上的边地战争/318
二 战争与诗篇的创制/324
第二节战争诗篇中的礼乐精神/330
第三节拥抱生活的现实精神/340
第十章“王纲”解纽时代的抗议与思考/352
第一节纲维解纽:贵族精神全面衰败/353
一 三大社会纲维的解纽/354
二 败坏之由:物欲的腐化/359
第二节天命观念之再扬/363
一 天命信念未曾动摇/363
二 以“上天”为制高点/367
第三节历史断裂处站立着的人/375
第四节“谏”与“歌”的背后:原始民主/382
一 “谏”的背后/382
二 “天听自我民听”/388
第五节史家与诗人:新精神洪流的发端者/393
附录一《尚书》“虞夏书”三篇著作年代考/400
第一节新思路的提出/400
第二节《尚书·吕刑》确为西周穆王时篇章/403
第三节《尧典》年代的确定/406
一 在《尧典》与《吕刑》之间/406
二 《尧典》与西周中期铜器铭文对读/412
第四节《皋陶谟》和《禹贡》的著作年代/415
一 《皋陶谟》的著作时间/415
二 《禹贡》的著作年代/418
附录二《尚书》“商书”、“周书”的编纂/424
第一节《尚书》“商书”、“周书”的编纂/425
第二节编修中的加工与改变/436
第三节附谈《逸周书》的几篇西周文献/439
附录三大小盂鼎年代“康王说”质疑/4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