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拥抱真实自我:内在小孩的探索和疗愈
》
售價:NT$
301.0

《
黑暗王后:缔造中世纪世界的血腥竞争
》
售價:NT$
602.0

《
小行星猎人:贝努小行星生命起源样本采集任务全记录
》
售價:NT$
296.0

《
孙机谈文物
》
售價:NT$
551.0

《
诡舍(夜来风雨声悬疑幻想震撼之作)
》
售價:NT$
254.0

《
讲给青少年的人工智能
》
售價:NT$
245.0

《
海外中国研究·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经典收藏版)--重构宋代文人的精神内核
》
售價:NT$
500.0

《
埃勒里·奎因悲剧四部曲
》
售價:NT$
1426.0
|
編輯推薦: |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关于城市发展经济和营销战略的跨界创新之作,为中国城市发展和跨国公司走向全球市场提供了系统的分析和新的洞见与范式
|
內容簡介: |
当今世界经济的命运取决于跨国公司和全球化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写作本书的目的是帮助企业管理者在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城市中选择正确的投资地点,帮助营销者强化营销活动,实现投资的最大回报。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希望帮助全球城市的政治和民事管理者成功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在招商竞争中脱颖而出。此外,关于国家政府在城市利用招商推动经济增长的问题上应当发挥哪些作用,我们也提出了一些思路。
我们在书中列举了大量数据和案例,用以说明营销的未来取决于企业营销者能否有效利用大公司的资源,在日益狭窄和高度集中的国际化城市市场中赢得份额并创造利润。此外,我们还介绍了城市营销者如何利用城市优势在竞争中胜出,以成功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推动城市的就业、收入、税收和繁荣。
在经济学领域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变化随时随地都在上演。但是,对于未来20年,我们可以很自信地宣布,决定全球市场经济走向的必然是跨国公司和大型城市区之间的互动结果。
|
關於作者: |
菲利普·科特勒
PhilipKotler
全球知名营销学权威,科特勒咨询集团首席顾问。其作品奠定了过去40年世界营销行业的基础。菲利普·科特勒著作颇丰,其中包括《营销管理》(第14版)《营销革命3.0》《十大致命营销误区》和《企业的社会责任》等热销作品。他还是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国际营销学S.C.强生荣誉教授。他被《金融时报》评选为全球影响力排名第四的管理大师,被《华尔街日报》评选为全球影响力排名第六的商业思想家。
米尔顿·科特勒
MiltonKotler
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科特勒咨询集团董事长,科特勒咨询集团在欧洲、中东、中国有多家分公司与办事处。科特勒咨询集团(中国)2011年被《经理人》杂志评选为中国排名第一位的营销战略咨询公司。米尔顿·科特勒是《慧眼看中国——中国企业战略》一书的作者,此外他还经常在美国和中国的各种商业媒体发表评论。
|
目錄:
|
献词
赞誉
推荐序
前言
致谢
第1章 全球化城市的经济力量1
第2章 城市区如何在国际经济中竞争29
第3章 创造财富的真正动力:全球跨国公司投资50
第4章 跨国公司如何通过选择城市实现增长67
第5章 城市如何通过竞争吸引大中型跨国企业98
第6章 国家如何帮助城市经济体走向繁荣138
第7章 企业和城市的责任158
第8章 营销者如何管理以城市为中心的全球化经济169
补充阅读资料179
参考文献192
|
內容試閱:
|
如果以50%的海外销售额作为衡量美国跨国公司业务的标准,截至2010年年底,美国《财富》500强和《财富》1000强中的公司大部分已经实现这个目标。除了英特尔、福特和IBM等公司有一部分产品直接销售给外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大部分企业的产品都是销售给城市和公司的。也就是说,采购产品的公司和消费者都来自于城市。美国向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对外销售的主要目标城市位于欧洲、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虽然我们并不清楚美国向发展中国家城市进行对外销售的具体数字,但鉴于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停滞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不难推断,截至2025年美国跨国公司中绝大部分的对外销售会从发达国家城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城市。
显然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了解销售收入的地理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接受城市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企业通过研究可以清楚地发现经营方向会在未来10年发生变化。它们必须搜集竞争对手的情报,了解西方跨国公司的动向以及出现这些动向的时间和原因。它们必须跟踪新兴市场跨国公司的崛起以及它们的竞争战略,了解准备开展业务的国际城市空间。
它们必须改变企业总部和利益相关方的文化,认识到以下两个基本事实。首先,不要把太多资源投入到发达国家的城市市场。这些市场的消费者和业务增长都在萎缩,与此相反,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市场正在增长。其次,抛弃地区和国家的概念,把管理人才投人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市场中。未能实现这种文化转变的西方企业无疑会败给发展中国家新兴的跨国公司,并最终导致发达国家城市的衰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