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看见三星堆
》
售價:NT$
908.0

《
1517:全球视野下的“奇迹之年”
》
售價:NT$
449.0

《
经纬度丛书·靖康之败:从太原之战到汴京之围
》
售價:NT$
398.0

《
基因密码:生命探秘之旅
》
售價:NT$
403.0

《
AI摄影与后期:高清细节、真实质感创作与商业应用
》
售價:NT$
500.0

《
旷野人生2: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52.0

《
指挥文化: 1901—1940 年美国陆军和德国武装部队的军官教育及其对二战的影响
》
售價:NT$
398.0

《
科举1300年(中国读书人的阶层跃迁之路,读懂中国历史,无法绕开的科举1300年)
》
售價:NT$
449.0
|
內容簡介: |
《中国多民族聚居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以乌鲁木齐为例》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特征,从城市、街道、社区、居民四个层次研究了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特征。首先,基于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中国多民族城市以及乌鲁木齐城市及空间发展的认识,运用生态因子分析法研究了乌鲁木齐城市人口分异特征和社会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影响因子,从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及其居住空间的历史过程,划分城市社会空间格局和社会区类型。其次,通过社会调查研究了居民日常行为特征和活动规律,探讨了社区设施(商业、医疗、教育、宗教、市政道路等)对居民日常行为和满意度的影响,从微观层面揭示了居民对居住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并调查了社区居民邻里交往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乌鲁木齐城市居民行为空间和感应空间。最后,提出了乌鲁木齐建设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的重点。
|
目錄:
|
序言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城市社会空间结构
一、城市社会空间
二、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
三、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
第二节中国多民族聚居区域
一、中国多民族聚居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新疆多民族聚居区
三、中国多民族聚居城市
第三节乌鲁木齐城市及其空间发展
一、自然本底与历史沿革
二、市域人口与经济发展
三、城市特征与形态演变
第二章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分异
第一节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域
二、数据来源
第二节居住人口空间分异
一、主要少数民族人口空间分异
二、人口密度空间分异
三、流动人口空间分异
四、老龄人口与退休人口空间分异
五、学历人口空间分异
第三节就业人口空间分异
一、农业与非农人口空间分异
二、第二产业就业人口空间分异
三、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空间分异
第四节社会空间分异重构
一、社会要素统计特征
二、社会空间系统分异重构
三、社会要素绝对空间分异重构
四、社会要素相对空间分异重构
五、社会空间群居性和混居性状况的重构
第五节社会空间分异与距离关系的重构
一、人口基本特征随距离变化特征
二、主要少数民族人口随距离变化特征
三、教育水平人口随距离变化特征
四、产业就业人口随距离变化特征
五、同我国主要案例城市的比较分析
第三章乌鲁木齐城市社会区划分与社会结构模式
第一节1982年城市社会区划分与社会空间结构模式
一、1982年城市社会区主因子提取
二、1982年主因子及其空间特征
三、1982年社会区类型及空间结构模式
第二节2011年城市社会区划分与社会空间结构模式
一、2011年城市社会区主因子提取
二、2011年主因子及其空间特征
三、2011年社会区类型及空间结构模式
第三节城市社会空间演变特征
一、社会区主因子变化
二、城市社会区变化特征
三、社会区影响因素变化
第四章乌鲁木齐社区居民满意度
第一节城市社区概况及调查社区选择
一、乌鲁木齐市社区概况
二、选择调查社区
三、调查社区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城市社区居民满意度评价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三、居民满意度评价结果
第三节城市社区居民满意度影响因素
一、社区类型差别
二、周边公共服务设施
三、社区居民个体差异
第五章乌鲁木齐社区居民空间感知
第一节典型案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一、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二、社区内部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
三、社区外部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
第二节商业设施与购物行为
一、居民购物行为特征
二、商业设施空间缓冲区分析
三、商业设施对居民购物行为的影响
第三节医疗设施与就医行为
一、居民就医行为
二、医疗设施空间缓冲区分析
三、医疗设施对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
第四节教育设施与子女受教育行为
一、居民子女受教育行为
二、教育设施空间缓冲区分析
三、教育设施对居民子女受教育行为的影响
第五节宗教设施与清真寺礼拜行为
一、居民清真寺礼拜行为
二、宗教设施空间缓冲区分析
三、宗教设施对居民清真寺礼拜行为的影响
第六节市政道路设施与居民通勤行为
一、居民通勤行为
二、市政道路设施空间缓冲区分析
三、市政道路设施对居民通勤行为的影响
第七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模式
一、线形布局模式
二、“T”形布局模式
三、“十”字形布局模式
第六章乌鲁木齐社区居民邻里交往
第一节邻里交往与邻里关系
一、邻里交往
二、邻里关系
第二节乌鲁木齐居民邻里交往
一、交往频率
二、交往对象
三、交往方式
四、邻里认知
第三节构建和谐邻里关系对策
一、影响邻里关系的因素
二、构建和谐邻里关系对策建议
第七章建设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
第一节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宜居城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二、宜居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三、建设宜居城市是实施新型城镇化的战略举措
四、宜居城市是政府管理的现实需求
第二节国内外宜居城市建设借鉴
一、宜居城市评价标准
二、宜居城市建设实践
三、建设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启示
第三节乌鲁木齐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重点
一、规划先行,构筑合理城市空间
二、推进“乌昌石城市群”建设,提升城市经济影响力
三、加强文化建设,体现多元文化特征
四、构筑生态绿心,保障城市生态安全
五、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民生
六、加强城市综合预警与应急体系建设,保障城市安全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