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500万册畅销书《蛤蟆先生》理论原典,帮你读懂人际关系中那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
售價:NT$
203.0

《
伟大的遗址(亲历100座人类文明考古奇迹)
》
售價:NT$
959.0

《
秦汉国家的思想、信仰与皇权政治
》
售價:NT$
1000.0

《
反卷社会:打破优绩主义神话(一本直面焦虑与困境的生活哲学书!)
》
售價:NT$
388.0

《
偶然事件(命运总是欺软怕硬,你不认命就会赢!)
》
售價:NT$
255.0

《
余下只有噪音:聆听20世纪(2025)
》
售價:NT$
959.0

《
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
售價:NT$
356.0

《
助人技术本土化的刻意练习
》
售價:NT$
408.0
|
編輯推薦: |
《新周刊》,时事生活的敏锐观察者、记录者,新生活方式的倡导者
《新周刊》,胡润、潘石屹、易中天等业界领袖信赖的新锐刊物
《新周刊》,给力创业者玩转江湖的风向标
——定制梦想人生,从分享《新周刊》的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开始
相关推荐:新周刊2015年选-创业号动车(《新周刊》,时事生活的敏锐观察者、记录者,新生活方式的倡导者. 《新周刊》,胡润、潘石屹、易中天等业界领袖信赖的新锐刊物。 《新周刊》,给力创业者玩转江湖的风向标 。)
新周刊2015年选-100个相信(《新周刊》,时事生活的敏锐观察者、记录者,新生活方式的倡导者. 《新周刊》,胡润、潘石屹、易中天等业界领袖信赖的新锐刊物。 《新周刊》,给力创业者玩转江湖的风向标 。)
|
內容簡介: |
要有经济实力堆砌的神秘感,像窦唯那样被人发现中年谢顶、坐地铁出行,会引发舆论狂潮;还要有变色龙的能力,能文艺也能粗糙,能“独坐半个小时流泪”,也能化身段子手变得“好好笑”;还要生存于各种职场,养活自己,也爱好文艺。(《文青传》)
划拉一个剧本,找一位大导演,攒几个高颜值的演员,砸上至少3000 万的投资,再用一半的钱铺天盖地地炒作,票房过亿便不在话下。烂片已然成为粗鄙的审丑狂欢。(《烂片的狂欢》)
若没有用脚步丈量过,用心灵抚摸过,地图,不过是一堆没有温度和回忆的符号,旅行,也不过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去看别人活腻的地方”。(《中国人想不到地图》)
许多人明知是烂片仍要跳火坑,他们就是为了在生活压力下得到一次吐槽的机会——“瞧,这片多烂,你千万别去。”然后,面对旁人,洋洋得意。(《烂片的狂欢》)
|
關於作者: |
《新周刊》,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历经十余年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变迁敏锐的观察者与记录者,始终保持对社会潮流动态的高度敏感,彰扬无情解构的犀利风格,并开创多种全新传媒报道模式,“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之定位深入人心,是中国期刊市场上最具代表性和舆论影响力的杂志之一。同时,《新周刊》享有传媒界“话题发源地”的美誉。
|
目錄:
|
文青传
文艺青年前史·004
胡赳赳:请别笑,我是文艺青年·007
蒋方舟:文青所有的“恶”来自他们的“穷”·013
张伟:文艺遏制网络坏品位·015
巫昂:聚会还是要弹点吉他·018
迟宇宙:我尊敬那些发呆的人·020
邵夷贝:世上没有文青生存指南·023
黎宛冰:文艺是国民精神的火光·027
李健:音乐人是我唯一的社会身份·031
冯唐:哪有我这么思维缜密的文艺青年·036
阿富汗奸细:你走向世界,还是让世界走向你·041
程璧:当诗遇上歌的美好·044
大冰和他的朋友们:可以朝九晚五,可以浪迹天涯·048
出世的窦唯,入世的汤唯·052
文艺就是生产力·055
那些改变世界的文艺青年·060
伪文艺青年:虚荣逆流成河·066
毒舌是文艺青年的标配·071
文艺青年的49 个细节·073
保卫文艺青年·081
汉语怎么说
中国人为什么越来越不会说汉语?·090
古代汉语的转世和重生·095
汉语一出国,就变成了华文·100
百年汉语致敬名录·105
文化的雅俗之辩·129
网络语言和标准汉语之争·131
说什么,你就是什么·133
你知道“我爱你”有几种说法吗?·137
汉语异化词典·140
止庵:最美的时期,最美的作者·144
骆以军:淹然百媚、感官簇放·147
李娟:在最微小的细处做最盛大的演出·150
蒋方舟:探索汉语之美的实验·153
拯救汉字的英雄,不是电视·155
茶几上的闲媒体
重新定义杂志·162
泰勒·布鲁尔:用不着推特和脸书,我有一本杂志·164
杂志的死亡与新生·168
杂志,不和陌生人说话·174
读杂志是交换信仰·177
杂志是一种精神美学·179
在杂志里等一等灵魂·182
每一次巨变杂志都在现场·184
你的老板都爱看杂志·188
杂志,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191
中国想不到地图
生活在近处 诗意在身旁·201
萤火虫达人付新华:孤独的前方是萤火虫的微光·205
观鸟达人黑脸琵鹭:0.1 秒的惊喜和一生的吸引力·209
晚霞观赏指南:钟整个自然的爱在一缕晚霞·212
独立书店指南:让书店的灯温暖城市夜归人·214
上海小笼包地图:包子里的科学·217
相亲指南:娶妻要娶川妹子,嫁人要往北上广·221
每个人心灵里的地图,都有种温暖的诗意·224
希腊之魅
希腊:所有的乡愁在这里治愈·232
日常生活中的希腊之美·235
希腊美食:把对传统的尊敬烹入每一道菜肴·239
阿提卡的忧愁,阿提卡的盐·241
在阿提卡,感受最美海岸线·243
哲人和诗人的希腊之魅·246
烂片的狂欢
时代的审丑狂欢·257
烂片九段论文·261
烂片鉴定指南·267
没有恶评,好评还有什么意思?·271
中国观众比中国电影更愚蠢·274
千言万语只一句——看好片·277
天才的双面人生·282
我撕故我在·286
那些年,我们爱过的骗子·290
世间所有的小说,都是《堂吉诃德》变奏曲·295
诺贝尔文学奖还有存在的理由吗?·300
“不要脸”的艺术
“不要脸”的艺术·312
达利帮你列食谱·316
大卫·霍克尼的9 个关键词·319
性冷淡,抑或艺术性冷淡?·323
|
內容試閱:
|
大冰和他的朋友们:可以朝九晚五,可以浪迹天涯
文 杨杨
“很多人愿意接受更好理解的‘二元论’:好,你是文艺青年,他是一个市侩!两个一对立,就方便认知了——其实这样不过是一个失衡的人群打量另外一个失衡的人群。”
大冰,山东烟台人,主持人,歌手,作家,著有《他们最幸福》、《乖,摸摸头》。2015 年8 月8 日,如果你在北京,可能会观赏到一场名为“民谣在路上——大冰和他的朋友们”的演唱会。这场由“十三月”主办的演唱会经由“开始众筹”平台发起推出,10 天时间即筹到超过100 万元;以“大冰和他的朋友们”为原型的音乐纪录片在网上播出,获得了近千万的点击量。一时间,大冰和他的朋友们被看作坚持文艺到死的代表。
“大冰的小屋”是丽江最后一间火塘酒吧。
“‘非典’之前,我一定是个文艺青年。那时候年轻,欢喜心大于执行力。”大冰在书里写道。某种程度上,这可以视为他划分文艺青年的一条线。现在,不承认自己是文艺青年的大冰更看重的是: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你的善意掏出来一点,转换成社会势能。艺术没有很强的时空概念,但艺术家会老——在老之前,你帮他圆个梦又能怎样呢?”大冰喜欢那些有情怀的事以及梦想成真的时刻,这就是他北上开演唱会的原因。就像他最中意的“帮助人完成梦想”的主持作品《惊喜惊喜》,这档节目没有广告,只存活了半年,大冰却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些主持生涯上的抱负。
大冰有个名叫“大冰的小屋”的酒吧,那是丽江最后一间火塘酒吧。“因为火塘不挣钱。我们想给丽江留个种子。”大冰解释道,“火塘有火塘的规矩,来了以后,只能喝酒听歌,不准玩骰子,不准艳遇,不准在歌手唱歌的时候接打电话大声喧哗。在别的酒吧会有人撵你,但在这里,一瓶酒可以坐一天,没问题。”
这些延续自“浮游吧”(大冰在拉萨开过的酒吧)的规矩,注定了小屋赚钱不易。“赔过,但现在基本能维持。”在他看来,小屋的意义并不在于挣钱,而在于给一大批流浪歌手提供平台。“如果能因为火塘存在,让这些流浪歌手在创作的黄金时期不用担心衣食住行,那是在精神层面让我很满足的一件事情。”
从更现实的技术角度看,小屋也是块歌手的试金石。随着“大冰的小屋”名气渐长,有些歌手慕名而来,听过小屋现有的演出后,便不再提及在此演出的事。“这么多年,在全丽江,我们是唯一一家不用麦克风的酒吧。是好是坏全靠歌手的真嗓子,所谓‘不插电’是不用效果器,而我们是没有电。”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有听者被歌手唱哭——这也是大冰对这场演唱会信心十足的底气。“说句很矫情的话,这件事干得很开心,有种很升华的感觉——这是咱山东小孩该干的事儿。”
很难界定大冰的身份,他不喜欢单一的标签:那是“基础文明匮乏,逻辑思考能力差”的社会产物。“很多人愿意接受更好理解的‘二元论’:好,你是文艺青年,他是一个市侩!两个一对立,就方便认知了——其实这样不过是一个失衡的人群打量另外一个失衡的人群。”
“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荡天涯”,这是大冰最近念叨的一句话,用来形容将“出世”与“入世”平衡得很好的朋友。而这话,原本是他的朋友、背包客小鹏形容他的。
大冰对抗标签的做法是,干脆主动给自己贴了花样繁多的标签:野生作家、某家卫视首席主持人、画师、老背包客、不敬业的酒吧掌柜、资深西藏拉飘、资深丽江混混……“平行世界,多元生活”是他理想中生活的模样。
大军是丽江最好的流浪歌手。
大军,仫佬族人,留着胡子,看上去像梁家辉。不同的是,他年近四十,未穿过西装,最贵的衣服是一件颜色诡异、材质可疑的皮夹克,硬得像盔甲,脱下来可以立在地上。
本名“安军”的大军一点也不安定。颠沛流离十几年,一路卖唱,从广西到大理,又从大理到丽江。用七八年时间攒了16 万块钱,拿去做了一张专辑。后来,他在丽江驻扎,晚上11 点多还在街头卖唱,旁边摆着那张包装精美、花全部家当制作出来的专辑。
有个女大学生来丽江玩,爱上大军,迅速放弃学业和城里的生活。2011年,他们有了宝宝,此后,变成一家三口坐在街头。大军唱自己的歌,挣每天的饭钱,如果这一天收入多出150 块,大军就会给爱人买一条花裙子。
大冰曾和大军一起卖唱。大军弹琴,大冰和另一位朋友大松打鼓,大家轮流担任主唱。晚上大军抢着买菜或埋单,一边叮嘱大冰多吃点,一边给他夹菜。大军不知道,大冰有存款、信用卡和一份在省级卫视做主持的工作。
回想起这些,大冰不吝惜用“最”来形容大军:丽江流浪歌手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最有资格享受《流浪歌手的情人》这首歌的人。大冰坦承,大军是他看不懂的人:“按理说,经过很多社会挤压的人,他们获得的机会和资源配置全是最少的:在少数民族山寨长大,没读过书,讨薪不成被打……这样的人,更容易呈现心灵扭曲的状态。”但大军没有。
在大冰的记述中,吃饱饭的大军唱歌无比动听,会唱《红河谷》、《浪子心声》以及原创歌:“姑娘和小伙子相依偎倚 你们的旅途快不快乐 如果他是真心喜欢你 那你要好好把他来把握 我多么希望和你们一样 带着爱人四处去流浪 假如她是真心喜欢我 那我要好好把她来把握……”
在北京的演出,除了大军和大冰,其他演出者包括但不仅限于这些人——
曾在金三角修地牢、在缅甸雨林自学吉他的阿明;靠一把吉他重建过一所希望小学的王继阳;靠一把吉他战胜过人贩子,感化过小偷的诗人老谢;香港大学建筑系研究生、边写歌唱歌边盖五星级酒店的张晏铭;菜刀曾是一名退伍兵,歌里充满肾上腺素的味道;路平放弃了公务员生活,北漂组过乐队,乐队合了又散,散了又合,来到丽江开了间低调的酒吧;靳松是个很“木”的人,他写过一首歌送给路平:“小路背起一把吉他,踏上一条离家的路……苦乐自知有多少,处处是江湖……”
他们人生轨迹各不相同,共同点是:都曾是流浪歌手,驻足于同一个地方——大冰的小屋。
现在很多所谓“文艺青年”,不过是“文艺表演青年”。
“文艺青年”这个标签,大冰并不认同,又很难躲掉。“天地良心,我真不是个文艺青年,只是做了一些事情——没办法,我上大学学的就是艺术,我的起点就是艺术。我再把话说明白点,我觉得现在没几个文艺青年。现在很多所谓‘文艺青年’,不过是‘文艺表演青年’,表演出很热爱文艺的状态,以此获得心灵上的满足感。”大冰并不认同这种表演式的文艺面目,就像他不认同“说走就走的旅行”,认为那是不负责任的态度:“世界那么大,你看完了能干什么?”
“我提倡的态度并不是乌托邦。”大冰说,“你得有所作为。”他画画,这恐怕是他最早和文艺发生关联的手段。他从小跟烟台一家美院的老师学画,高考时带着画架参加各大艺术院校的考试,一路从广州考到大连,带的1200 块花完,就在上海外滩的地下通道给人画肖像。
他弹琴、创作以及歌唱,卖唱一路足以维持旅行支出,并聚拢来一批志同道合的民谣歌手朋友。你能在他们的歌里窥到些相似的意象:大海、转山、养马、狗,各种鼓和带弦的琴,以及来来去去又相忘于江湖的缘分。
除了吟唱,对大冰来说,这些缘分还留下了故事和记忆。于是他写作,在一辆咣当咣当的绿皮火车上,按人名顺序塞着耳机边听边写,不知不觉将老友们的名字写满了七八页纸,个个都像饱满的葡萄,随手圈出几颗,人物样本连同各自的故事,就够写成一本书。《他们最幸福》和《乖,摸摸头》,以及即将问世的《阿弥陀佛么么哒》,不过是冰山一角。经由大冰的记述,那些陌生的人和故事便浮现眼前,你觉得,和那些陌生人有缘。
比起“文艺青年”,大冰更认同自己为“文氓”。氓,民也。拂掉那些纱罩,大冰想和你说的这些故事,关乎人间烟火。大冰说起一位歌手朋友,比演唱更打动大冰的,是这位歌手来丽江时,带着他的奶奶。
大冰珍藏着一句话,来自他称为“侠”的土家野夫:在这个礼崩乐坏的当下时代,民间还在传承着一些珍贵的江湖道统。无论演唱、演讲或写作,大冰在用不同的手段构筑着一个隐形的江湖。
然而,我们需要这些陌生人的故事吗?大冰说,一个健全文明的时代,应当是多元价值观并行;而一个人格健全、心智健全的自然人,触摸世界的方式也应当是多元的。
“我希望自己做个媒介,让一些人接触到另一些不一样的人。”大冰说,“你这么年轻,你有权利来了解一下,这世界上有人过着不一样的生活——这是我们的基本权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