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近三十年新中国史研究前沿问题
》
售價:NT$
500.0

《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
售價:NT$
449.0

《
纯粹·破壁与神游
》
售價:NT$
418.0

《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新版(小学《论语》,大学《春秋》代表中国精神的政治哲学至高圣典。得到近80万总订阅主理人熊逸代表作)
》
售價:NT$
449.0

《
女人们的谈话(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最佳改编剧本奖 原著!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简直是《使女的故事》现实版!”)
》
售價:NT$
286.0

《
忧郁的秩序:亚洲移民与边境管控的全球化(共域世界史)
》
售價:NT$
653.0

《
一周一堂经济学课: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
售價:NT$
500.0

《
慢性胃炎的中医研究 胃
》
售價:NT$
3050.0
|
編輯推薦: |
德意志古典法学
德意志法哲学系列
规范性起源及演进发展*完善之凯尔森学说
|
內容簡介: |
内容简介本书主要关注于法的拘束力的根据或来源问题。作者认为,首先,在对于凯尔森学说的理解过程中,基础规范的预设可以被认为是建构了实定法的规范性来源,其次,这种对于凯尔森学说的理解提出了超国家的和可以直接适用的法以及其它规范的正当性问题。围绕基础规范所存在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对如下问题的回答而获得解决:(1)谁预设了基础规范?(2)可以采取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为基础规范做辩护吗?(3)这个预设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本书对于哈特的学说进行了考察,认为内在视角的观点本身是摇摆不定的,并且认为,法律论证的最终尺度在于大众对于法律的观点。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作者对欧洲法庭同各成员国的法庭之间的关系中所隐含的危机进行了考察,认为,本书第二部分中所提出的基础规范作为法律论证的基本预设的观点在当下时期可以通过引入民主制来发挥效力。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李佳 湘潭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中国传媒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律师;研究领域:西方法哲学,西方法律思想史。
|
目錄:
|
缘起ⅰ
德意志古典法学丛编出版说明ⅰ
致谢ⅰ
中译本说明ⅰ
缩
略 语 表ⅰ
导读
1著述要旨
2术语和学说
21有效性
22可适用性
23合法性
3方法和限定
4结构
第一部分传统理论:凯尔森v哈特
导论
第一章凯尔森的基础规范学说
简介
11纯粹法学中的基础规范(1960年)
111行为规范和或资格规范
112有效性的基础与有效性的证成
121960年之后凯尔森对其学说的解释
121论法律有效性的基础(1960年)
122法律的自我规定(1963年)
123宪法的功能(1964年)
124斯通教授与纯粹法学(1965年)
13小结
第二章哈特的承认规则学说
简介
21承认规则一个资格规则,一个概念规则,还是一个义务强加规则?
211一个资格规则?
212一个概念规则?
213一个义务强加规则?
22承认的瞬间
23小结
第三章学说的选择
第二部分法律意识
第一章基础规范的预设(Ⅰ)
11凯尔森关于基础规范遵守主体的观点
12预设的重构
121佩策尼克:基础规范的转化
122拉兹:法律人
13基础规范预设所产生的结果
131凯尔森的术语
132对应当的描述性提及
133对应当的描述性使用
第二章基础规范的预设(Ⅱ)
21认知的内在性与意志的内在性
22坚定的法律陈述与超然的法律陈述
23融合的模式
231融合模式的标准
232主流律师的观点
第三章总结和结论
第三部分凯尔森和后凯尔森时期
导论
第一章规范的冲突
简介
11冲突的类型
111逻辑上的不兼容性
112实践上的不兼容性
113规范上的(评价上的)不兼容性
12规范冲突的结果
121结果1:相互冲突的两项规范,其中一项
必然是无效的
122结果2:相互冲突的两项规范都是有效的,
然而其中只有一项是可适用的
第二章可直接适用的欧共体法律
简介
21欧共体法律的宪法化:过程与结果
211欧盟的视角
2111自治原则
2112优先原则
2113直接适用原则
2114总结和暂时的平衡
212欧盟的基本宪章
22传统的法律体系观v欧盟的视角
221一元论视角
2211从一元论视角看自治原则
2212从一元论视角看优先原则
2213从一元论视角看直接适用原则
222二元论视角
2221二元论体系
2222二元论对欧共体法律三大原则的
态度
第四部分为何是凯尔森的基础规范?
导论
第一章超越国家层次的民主
第二章欧共体法律的基础规范
第三章展望
参
考 文 献
1专著、选集等
2论文
3文集
4判例(欧洲法院)
5与脚注相关的其他作品
人
名 索 引
主
题 索 引
|
內容試閱:
|
序言
在有关规范性的起源和演进的众多理论当中,迄今为止发展最为完善的当属凯尔森的“纯粹法学”,它是最丰富且最具逻辑性的理论。凯尔森意图从内部出发重构法律,旨在将法律构建成封闭的、连贯的、动态的系统,并且这个系统是由有等级秩序之分、有约束力的规范组成。但要想这种重构获得成功,凯尔森就必须超越实在法体系,去寻找一个法律之外的、非实在性的规范——基础规范。
基础规范理论出现在凯尔森《纯粹法学》第2版,以及他1960年以后的部分主要著作当中。为了将法律理解为有约束力的法律规范体系,有必要预设一个基础规范。借助基础规范理论,凯尔森提出了有关规范性来源的合理论证。法律体系中的基础规范,是法律论证过程中一个概念性的前提预设,所以它也被理解成是整个法律体系有效性的终极“根据”。
本书阐述的主题是法律约束力的渊源和基础。在本书中,作者不仅对凯尔森基础规范的抽象理论进行了梳理,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后凯尔森时期,他以一种辩证发展的视角去理解凯尔森的基础规范,并尝试着解读近现代欧盟(欧共体)法律理论所面临的新现象。作者意在努力保持凯尔森基础规范理论的普适性。因此,本书颇具时代感,不失为将经典抽象理论与当代法律实务进行有机结合的有益尝试。本书是作者在瑞典隆德大学的博士论文,隆德大学是瑞典最负盛名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大的教学研究高教机构之一,也是世界百强大学。
纯粹法学的独特论证方式,在根本上有别于德意志古典法学的立场,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德意志古典法学的对立面出现的。之所以迻译此书,正是为了揭示这一实证主义时代集大成的法律思维方式究竟在何种意义上偏离了德意志古典法学传统,尽管同时我们也有必要意识到,这一体系又是建立德意志古典哲学尤其是新康德主义的哲学思想之上的。
李佳
2013年3月于北京柳芳寓所
文摘
在有关规范性的起源和演进的众多理论当中,迄今为止发展最为完善的当属凯尔森的“纯粹法学”,它是最丰富且最具逻辑性的理论。凯尔森意图从内部出发重构法律,旨在将法律构建成封闭的、连贯的、动态的系统,并且这个系统是由有等级秩序之分、有约束力的规范组成。但要想这种重构获得成功,凯尔森就必须超越实在法体系,去寻找一个法律之外的、非实在性的规范——基础规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