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极简德国东方看世界·极简德国史
》
售價:NT$
347.0

《
舌尖上的中国新编视频版营养师妈妈教你做婴幼儿餐
》
售價:NT$
296.0

《
Scratch创意编程进阶:多学科融合编程100例
》
售價:NT$
500.0

《
纯粹·一枕书梦
》
售價:NT$
367.0

《
新版-零基础茶艺入门
》
售價:NT$
179.0

《
创业思维:从0到1的实战笔记
》
售價:NT$
356.0

《
家庭财富管理指南
》
售價:NT$
398.0

《
服装材料基础
》
售價:NT$
296.0
|
編輯推薦: |
★立足于中国建筑、中国铁建等具有代表性境外承包领域
★系统性梳理和总结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各类法律风险
|
內容簡介: |
本书立足于中国建筑、中国铁建等具有代表性境外承包领域,内容分五章对我国境外承包工程的法律风险进行了包括综述、案例列举、分析和对策等专业性、建设性展述,体例完备,调研基础性工作扎实,问题针对性强,举例广而多,分析精到,是应对当下企业按照国家“走出去”和“一路一带”战略,对外承包大潮的实用性很强的“指引”性读物。
|
關於作者: |
中国企业法务管理研究中心是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下属的以企业法务管理为研究对象的应用性研究机构。中心的主要研究人员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国内外著名企业的高级法律顾问和对企业法务管理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组成,代表了目前中国企业法务管理研究的先进水平。迈向世界一流的中国企业需要世界一流的法务管理,世界一流的法务管理,需要世界一流的法务管理研究机构,这就是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企业法务管理研究中心成立的理由和追求的目标。
|
目錄:
|
第一编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概述
第一章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概况
第一节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的历史及现状
第二节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的变化及趋势
第三节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的挑战和机遇
第二章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的典型结构
第一节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的主要模式与特点
第二节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的法律结构与主要关系方
――以柬埔寨甘再BOT水电站项目为例
第三章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的适用法律
与监管
第一节国内适用法律及监管
第二节国外适用法律及监管
第二编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的法律风险管理
第四章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的法律风险提示及应对建议
第一节法律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节政治和法律环境风险提示及应对建议
第三节监管合规风险提示及应对建议
第四节合同法律风险提示及应对建议
第五节相对方风险提示及应对建议
第六节跨境担保风险提示及应对建议
第七节争议解决风险提示及应对建议
第五章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及范例
第一节对外承包工程法律风险管理的机构设置与队伍建设
第二节对外承包工程法律管理的流程梳理及内控体系建设
第三节对外承包工程法律风险管理的外部资源利用
附录一参考文献
附录二对外承包工程法律法规索引
附录三对外承包工程法律法规摘要
|
內容試閱:
|
2014年,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元年。根据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14年,中国共实现全行业对外投资1160亿美元,如果加上第三地融资再投资,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约在140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95.6亿美元,实际对外投资高于利用外资约200亿美元,对外投资额首超外商投资额。
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排头兵的中国建筑工程企业,它们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30多年。在经历了最初的援助期、起步期、成长期、扩张期之后,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2015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之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逐步落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筹备与设立、中国高铁项目走出去的步伐加快,这些无疑都给前行中的中国建筑工程企业带来巨大的机会。
当然,风险永远与机会同在。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中,中国建筑工程企业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如何在对外承包工程过程中预测、识别、规避、管理各类风险,维护国家、公司、股东、员工、东道国人民多方利益。如何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加强法律合规意识,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也是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必须学习的一课。
本书作为中国企业法务管理研究中心专项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从最初的立项、调研、讨论、成书,历时一年多。其中得到国内多家大型建筑工程公司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不胜感谢!它们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先驱者和实践者,对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是感受和体会最深的。对外承包工程相较于并购等其他走出去形式而言,行业专业性极强;工程的投资金额高、投资期长,且涉及人员众多,因此面临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也非常大。我们特别选取法律的视角去分析和讨论这些风险,并旨在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正如中国企业法务管理研究中心一向所坚持的理念,“用管理的方法解决法律问题”,本书的落脚点也放在如何在企业内部构建有效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如何用体系和程序管理走出去中的法律风险。
由于时间仓促且行业变化发展较快,本书仍难免会有疏漏之处,望读者见谅!
编者2015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