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修订二版)
》
售價:NT$
500.0

《
德州扑克自学一本通
》
售價:NT$
255.0

《
数学分析(第一卷)(第7版)(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454.0

《
什么是思想史 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
售價:NT$
286.0

《
法律是什么:20世纪英美法理学批判阅读(全新增订版)
》
售價:NT$
296.0

《
从宁波到日本:生活世界的对话
》
售價:NT$
347.0

《
怪谈:一本详知日本怪谈文学发展脉络史!
》
售價:NT$
265.0

《
韩江黑夜的狂欢: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韩江出道作品
》
售價:NT$
296.0
|
內容簡介: |
本書為出版數十年以來第六次改版,進行最大幅度的增刪修改。目的為幫助學習者,在求學之際,有一個可供參考的範例與練習,其內容共分為十四個章節,根據產業界最新之發展,增修工作研究領域的相關實務,希望藉由理論學習與實務演練,使教學內容與實務應用可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讓學習者在未來踏入職場生活時,得以將工作研究理論「學以致用」。
此次本書修訂將現代發展的工作研究實務納入,以傳統工作研究理論為基礎,帶入六標準差、精實生產管理、價值流分析、豐田式生產管理與工業4.0的觀念,希望帶給學習者最新的工作研究發展與知識,以符合現今企業發展趨勢。在內文之每一計算例、習題與解答上,將原本複雜的製造業相關流程習題修訂為較更能簡單易懂的服務業流程改善問題,實務的生活化習題,將有助於學習者理解工作研究在實務上之應用層面。增修內容有許多資料為取材自個人在東西方不同管理文化企業中工作時所學習到的實務經驗、美國普渡大學工業工程學系與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的工作研究實習課的作業資料,希望利用學生實際所能完成的習題答案,更進一步貼近學習者,使其能有效且容易的了解及探討。
|
關於作者: |
林樹強
[現職]
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助理教授
[學歷]
美國普渡大學工業工程 博士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運管理 碩士
台灣清華大學工業工程 學士及碩士
[經歷]
美國FoxconnPCETechnology 經理╱工程師
美國MicroStarComputer IT顧問╱系統工程師
美國普渡大學 講師╱技術顧問
美國惠普 RD╱研究助理
美國麻省理工設計實驗室運輸及物流中心 研究助理
[專長]
IT技術接受行為分析、綠色科技計劃行為理論分析、精實生產、工作研究、文字探勘、決策分析、人因工程
陳文哲
1962年,日本早稻田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畢業,前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教授。
葉宏謨
1992年,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博士,現職輔仁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
目錄:
|
第1章工作研究序論
1.1工作研究與經營管理活動
1.2工作與工作研究的意義
1.3工作研究的傳統發展沿革與第四次工業革命
1.4工作研究的範疇
第2章工作研究的實施
2.1工作研究的實施步驟
2.2工作研究的實施深度
2.3降低成本的要點
2.4工作研究與經濟性考慮
2.5工作改善的步驟
2.6方法改善
2.7整潔的工作環境—豐田汽車的5S管理
2.8利用錄影帶討論方式的工作改善
2.9以人為本的工作改善
2.10工作設計—工作簡單化
2.11工作設計—工作豐富化與工作擴大化
2.12腦力激盪術
2.13工作改善的分析方法與設計方法
第3章程序分析-操作程序圖、流程程序圖、組作業程序圖、線圖
3.1程序分析的意義與目的
3.2程序圖
3.3使用符號
3.4操作程序圖之意義
3.5操作程序圖之構成
3.6操作程序圖之用途
3.7流程程序圖之意義
3.8流程程序圖之構成
3.9流程程序圖之分析及用途
3.10程序改善的目的
3.11程序改善的原則
3.12流程程序圖檢核表
3.13組作業程序圖之意義
3.14組作業程序圖之構成和分析
3.15搬運分析
3.16線圖
3.17實例分析
3.18事務作業流程分析
3.19人機介面的事務流程分析
第4章作業分析-人機程序圖、多動作程序圖、操作人程序圖
4.1作業分析的意義
4.2人機程序圖
4.3人機程序圖檢核表
4.4多動作程序圖
4.5操作人程序圖
4.6操作人程序圖實例分析
4.7操作人程序圖檢核表
4.8工作的標準化
第5章動作分析
5.1動作分析之意義
5.2動作意識
5.3動素
5.4動素之檢討
5.5動素之應用-動素程序圖
5.6動素Therblig檢核表
5.7錄影分析
5.8動作經濟之意義
5.9動作經濟原則
5.10實例解析-手部動作1-3
5.11實例解析-動作級次4
5.12實例解析-動量之利用與曲線及節奏5-8
5.13實例解析-物料及工具之定位9-10
5.14實例解析-利用重力墜送11-12
5.15實例解析-適當照明與舒適姿勢14-16
5.16實例解析-手工作之解除17
5.17實例解析-工具用途之合併18
5.18實例解析-工具應用之位置20-22
5.19動作經濟原則之檢討
5.20動作改善的原則
第6章時間研究概論
6.1時間研究導源
6.2時間研究
6.3時間研究的目的
6.4時間研究的階次
6.5時間研究的技術
第7章密集抽樣法-馬錶時間研究
7.1密集抽樣時間研究
7.2時間研究之設備
7.3時間研究之實施步驟
7.4獲取資料
7.5劃分並記述操作單元
7.6測時方法
7.7觀測時值記錄法
7.8標準工時之運算
7.9摒棄異常值
7.10決定觀測次數
7.11連續觀測法
7.12觀測結果的檢討
第8章評比
8.1評比的定義
8.2正常速度
8.3評比之影響因素
8.4評比的實施
8.5評比之方法-平準化法
8.6評比之方法-速度評比法
8.7評比之方法-客觀評比法
8.8評比之方法-合成評比法
8.9評比之訓練
第9章寬放
9.1寬放之意義
9.2寬放研究方法
9.3寬放之類型
9.4標準工時的內容
9.5各種作業型態的標準工時
第10章分散抽樣法-工作抽查
10.1工作抽查之背景
10.2工作抽查之應用
10.3連續測時與隨機測時
10.4工作抽查之理論
10.5工作抽查之實施步驟
10.6工作改善實例研究
10.7管制圖與六標準差6σ,SixSigma
10.8設定標準工時實例研究
10.9分散抽樣與密集抽樣之比較
第11章合成法-預定動作時間標準
11.1預定動作時間標準PTS之意義
11.2預定動作時間標準法之類型
11.3方法時間衡量MTM之歷史與其他PTS法之應用
11.4MTM之基礎
11.5MTM之分析與記錄
11.6預定動作時間法PTS之檢討
第12章合成法-標準資料法
12.1標準資料法
12.2標準資料法之實施
第13章工作管理與獎工制度
13.1工作管理之意義
13.2管理項目之設定
13.3生產力的衡量與管理
13.4消除浪費-豐田式生產管理與精實生產
13.5工作管理與標準工時
13.6效率管理
13.7工資管理
13.8獎工制度
第14章第四次工業革命下的工作研究
14.1邁向智慧未來──工作研究的變革
14.2工業4.0的浪潮
14.3企業應變方向
14.4智慧網實系統與其現今地位與發展
14.5生產力4.0發展方案
14.6CPS的展望
14.7以人為本的智慧網實系統
14.8多重深度攝影機
14.9使用者中心設計
14.10ACPS與工作站之結合
附錄
一、常態分配表
二、亂數表
三、索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