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先懂孩子,再教孩子:7堂亲子沟通课
》
售價:NT$
301.0

《
小习惯,好成绩(漫画版)
》
售價:NT$
269.0

《
盛夏光年
》
售價:NT$
254.0

《
赢利
》
售價:NT$
653.0

《
零线索(只有被杀,才能挽救他的人生!)
》
售價:NT$
305.0

《
成本核算的陷阱
》
售價:NT$
214.0

《
与哀伤共处:经历父母离世的年轻子女(万有引力书系)
》
售價:NT$
484.0

《
德礼之间:前诸子时期的思想史
》
售價:NT$
528.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美国政治学会前主席、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阿伦利普哈特的成名作。本书被美国《选择》杂志评选为年度杰出学术著作。本书被译为十多国语言,全球热销。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评价称:我想不出还有另外一位学者,比利普哈特更有资格写这样一本书。
|
內容簡介: |
本书考察了19452010年期间的36个民主国家,将它们置于一幅二维的民主概念图之中。通过比较多数民主与共识民主在政党制度、内阁和行政机关等10个维度的区别,凭借有力的证据和深层次的比较分析,作者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共识民主在宏观经济管理和控制暴力等衡量民主品质的维度,效果比多数民主更好。作者认为,这一发现为正处在民主化进程中的国家以及新兴民主国家提供参考。
|
關於作者: |
阿伦利普哈特,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政治学系荣誉退休教授,在比较政治学领域中享有盛誉,198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951996年担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主要著作有《多元社会中的民主》《民主政体》等。
|
目錄:
|
第二版前言/Ⅰ
第一版前言/Ⅵ
第一章导言1
第二章威斯敏斯特民主模式7
第三章共识民主模式25
第四章36个民主国家39
第五章政党体制:两党模式和多党模式50
第六章内阁:行政权力集中与行政权力分享66
第七章行政机关立法机关的关系:权力优势模式和权力平衡模式88
第八章选举制度:过半数制、相对多数制与比例代表制108
第九章利益集团:多元主义与合作主义133
第十章权力分立:联邦制单一制的差别和中央集权地方分权的差别146
第十一章议会和国会:立法权集中与立法权分割157
第十二章宪法:修改程序和司法审查171
第十三章中央银行:独立性与依赖性189
第十四章民主的二维概念图200
第十五章有效政府和决策:共识民主能否发挥作用?213
第十六章民主的品质与一种更宽容、更友善的民主:共识民主的确发挥了作用229
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246
附录民主的两个维度和10个基本变量(19452010年和19812010年)254
参考文献258
|
內容試閱:
|
第二版前言
我很高兴有机会将初版于1999年的《民主的模式》一书修订出版,因为它给了我一个良机来检验我的主要发现和结论是否仍然有效。特别是我的发现我们可以根据多数政府与共识政府的差别,把众多民主国家中各式各样的正式、非正式的规则和制度归结为一个清晰的二维模式;以及我的结论共识民主(根据对第一个维度的测量)在有效决策和民主品质两个方面要比多数民主更胜一筹。本书的基本框架没有改变,但经验分析所依据的数据却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第一,纳入我的比较分析的民主国家数目不变,仍是36个,但我不得不把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这3个国家排除在外,因为根据自由之家(FreedomHouse)制定的标准,它们现在已不再是自由和民主的。我代之以阿根廷、乌拉圭和韩国,它们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转向民主的国家。
第二,我把分析时限从1996年延伸至2010年,从而大大增加了对其他33个民主国家进行分析的时间跨度:对于印度和西班牙这两个第一版中最新的民主国家来说,时间跨度增加了74%;对于那些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之间实现了民主化的国家而言,增长幅度虽然较前者略小,但仍是非常显著的;甚至对于分析起点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的老牌民主国家来说,增幅也达到了可观的28%。
第三,对于构成多数民主和共识民主之间差别的10个基本变量的界定和测算方法,我没有作大的改动,但有两个重要的例外情况。我在第一版的第七章中对行政机关权力优势地位的处理过于复杂和繁琐,这一点我后来才明白;因此我在新版中采用了一种更简单、更直接的处理方式。在第十三章,我不得不改变了处理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方式,这是因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央银行的国际化特别是欧洲中央银行的创立以及几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对其宪章所作的修改改变了各国中央银行的状况,从其国内的机构到其国际体系中的组织都发生了变化。还有一处不那么重要的修改是,我削减了讨论党派冲突问题维度的篇幅,因为现在它已不再是一个制度性变量,也不是区分多数民主和共识民主的10个基本变量之一,旧版中这一部分占了第五章约13的篇幅,新版中适当地调整为这一章的一个简短的附录。
第四,新版本最大的修改是第十五章和第十六章中测算共识民主和多数民主之间绩效差别的那些变量。其中一些变量,如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妇女代表权以及政治平等与第一版相同,只是由于补充了新时期的数据而面貌一新;社会开支和环保绩效等变量也是相同的,但在测算时采用了新的、不同的指数;还有一些是第一版中从未使用过的全新的变量。我还简化了对回归分析结果的介绍,不再用表格来显示共识民主与各个绩效变量之间的双变量关系,行文中也不再探讨各个控制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的影响。新版中我使用的表格展示了对共识民主绩效的多变量回归分析,上述两个标准的控制变量也在所有案例中得到了适当的处理。
总体而言,所有新数据的质量都比我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所掌握的数据高得多,并且这些新数据涉及的国家更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很高兴能够使用两个不但全新而且高度相关的数据集来测算政府的性质和民主的品质,它们分别是:全球治理指标(WorldwideGovernanceIndicators)和经济学人智库民主指数计划(DemocracyIndexprojectoftheEconomistIntelligenceUnit)。在过去的十年中,这些极好的资料不仅更加丰富,而且更容易得到。我曾在本书第一版的前言中写道,如果没有发明电子邮件,这部著作可能无法完成。现在我要加上一句,如果没有从互联网上得到的全部信息,本书的新版也许仍然不能问世,至少写作起来的难度要大得多。
如果要对新版中的结论作一个简短预告的话,我的发现是:第一版中的各个结论再次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事实上,有关我所提出的多数民主与共识民主的十大特征的相互关系以及共识民主产生更好绩效等方面的证据,都要比过去更清晰,也更有说服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