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古人的世界中,受困于现实,求宠争宠成为很多人发挥能动性的重要途径。今天的世界,则呈现出丰富的可能,完全可以创造更有意义的人生。对比古今、先人与自己,在历史中,进而在现实中意识到自己的主体性、价值与局限。如此,或可让读史使人明智的古老传统重现生机。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西汉为例,将中国古代帝国持续存在的君臣关系细分为礼仪型与信-任型两类,认为后者是历史中“结构性的存在”,围绕它产生的言行是历史中极为活跃与能动的力量。结合西汉历史,具体到每个皇帝统治来分析围绕此关系产生的言行:建立、维持、废止与重构关系而反复发生的过程,解释了此关系长存的背景与动因、来源与根基,以及此种关系所激发的君臣言行如何西汉构成历时进程。力图围绕日常互动中呈现的君臣关系,重返历史现场,捕捉当时人的不同感觉,重新梳理西汉历史。尝试从“关系过程”与“关系的关系”两个角度提供一种认识中国历史的新思路,为摆脱史学中碎片化的实证研究与抽象的结构分析及两者间的疏离与对立提供一种可能的出路。这是一项参照社会学、人类学学说展开的具体历史研究。
|
關於作者: |
侯旭东,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系主任,国务院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兼及秦汉。先后从事东晋南朝经济史、北朝民众佛教信仰与乡村社会研究。近年关注简牍,尤其是新出土的湖南长沙三国吴简的研究,并致力于探索汉魏六朝的国家形态与统治机制。著有《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朝廷、州县与村里》、《近观中古史:侯旭东自选集》等。
|
目錄:
|
告别线性历史观(代前言)
一、引言
二、与上卧起、出则骖乘及其他
三、信-任型君臣关系的展开
四、媚道?日久生情与倾盖如故
五、君臣之间:安危与迎合
六、 儒臣与君臣信任
七、障隧、官寺与未央宫:宠与信-任的层累构造
八、信-任型关系与西汉历史
九、家与国私与公
十、余论
附录一:西汉诸帝即位后一年间大臣变动情况
附录二:西汉皇帝的亲宠
索引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