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本书用精美图录全面展现群舒青铜器风采,满足文物爱好者、艺术研究者和考古工作者的不同需求;以专题研究系统发微中华青铜器文化,研究范围之广、研究内容之全、研究程度之深,为一般文物图录所不能比肩。
|
內容簡介: |
本书对安徽省枞阳县历年出土商周青铜器进行了系统整理,内容由图版和专题研究两部分构成。图版收录枞阳县境内出土、且收藏于枞阳县文物管理所的西周-战国青铜器39件,每件器物均将照片、线图、拓片同时发表。专题研究分为五章,综合运用考古学、科技考古、历史文献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枞阳县集矿冶遗址、聚落遗址和墓葬及其所出青铜器三位一体的青铜文化遗存、出土青铜器的分期与断代、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与产地、古代矿冶遗址与冶炼技术等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对区域矿冶、聚落的兴替与青铜文明之间关系的初步阐述,探讨了枞阳区域青铜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
關於作者: |
安徽大学历史系始于1959年政治系历史专业,其前身溯源于民国时期省立安徽大学文法学院,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聘请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筹设历史系,1946年国立安徽大学成立后设立历史系。现有中国史、考古学2个硕士点一级学科,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点1个;中国史、考古学2个博士点一级学科,中国史、考古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考古学为国家特色专业,历史文献学、专门史2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安徽省级115产业创新团队皖北文化研究及文化产业发展创新团队,安徽大学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徽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以及安徽大学211工程学科建设徽学与明清徽州社会史研究、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以淮河流域为中心、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研究三个学术创新团队。同时建立有安徽大学胡适研究中心、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安徽大学淮河流域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考古学实验室等科研平台。逐渐形成徽学、淮河流域历史文化、历史文献、地域考古与地域文明、近现代文化与近现代皖籍名人研究等重点研究方向。 枞阳县文物管理所负责全县文物保护与维修、博物馆业务、文物安全、考古发掘、文物鉴定、文物宣传、文物信息化;履行文物行政执法督察职责,负责全县文物安全工作的检查与指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