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世界美食丛书:面包+咖啡(2册)
》
售價:HK$
215.6

《
化学工程发展战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
》
售價:HK$
547.8

《
新冠病毒感染临床实践指导 预防、控制、诊断、治疗及康复
》
售價:HK$
49.5

《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药标准物质分析图谱
》
售價:HK$
317.9

《
遇见清朝
》
售價:HK$
140.8

《
中药监管科学
》
售價:HK$
437.8

《
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洲际公铁联运物流运行体系
》
售價:HK$
74.8

《
佛教与晚唐诗(修订本)
》
售價:HK$
55.0
|
編輯推薦: |
何士光是新时期中国文学的重要作家,是贵州文学的一面旗帜,其创造的获奖记录贵州现在还没有任何一个作家能chaoyue,但是何士光先生的著作出版比较混乱,极不成系统,本次出版何士光文集,既是对何士光先生创作的一次整理,更是对其广大读者的一次回应。
|
內容簡介: |
本文集收录了何士光先生目前创作的小说、散文及相关论著,是对何士光先生创作一个比较全面的整理,充分反映了何士光先生的创作轨迹及思想变革历程。
|
關於作者: |
何士光,1942年生,贵州省贵阳市人。1964年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在黔北农村任乡村教师,1982年到贵州省作家协会工作。二十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曾以梨花屯乡场为背景写作系列文学作品,对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乡情和人情有深切的体察和记述。《乡场上》《种包谷的老人》《远行》《喜悦》《青砖的楼房》和《苦寒行》等作品,曾获多种奖项。后从事传统文化研究,著有《烦恼与菩提》《今生:经受与寻找》和《今生:吾谁与归》等作品,对传统文化中的道有深入的体悟和表述。曾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主席、贵州文学院院长。
|
目錄:
|
第一集《梨花屯客店一夜》短篇小说集
本集收录了何士光先生创作的短篇小说共28篇,包括曾在20世纪80年代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乡场上》《种包谷的老人》《远行》等。作者有二十多年的偏远乡村生活经历,其时每以油灯下的枯夜写作,努力寻找心灵和生命的依附,用史笔诗心记录梨花屯乡场深刻而细微的变化,相信太阳依然会升起,但凝望大地,眼中仍有无法排遣的忧郁。
第二集《青砖的楼房》中篇小说集
本集收录了何士光先生创作的中篇小说,共5篇,包括《草青青》《青砖的楼房》《蒿里行》《薤露行》《苦寒行》。二青分别写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有生活赐予却已无法触摸的爱情,有隐而难言的告白,这些都被放大在一个巨大的时代大幕之上。三行则以汉乐府为题,化用其意,为几类时代人物谱写挽歌。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悲凉深沉。
第三集《某城纪事》长篇小说
本集收录何士光先生的长篇小说《某城纪事》。在包产到户政策正式执行之前,贵州偏远农村已有包产到户的实际试点,在其时的大背景下,对知识青年下乡这一题材进行铺展,所涉知识青年、官员、农民等人物各有其强烈的时代印迹,有变革中的单纯和矛盾,织成了一幅关涉知识青年命运的世相图。全书基调弥漫忧伤,阳光耀眼,远处却有雾岚浮动,让人觉着如水凉意。
第四集《田野瓦檐和雨》散文集
本集为何士光先生的散文集,共27篇,是生活中俯拾的点滴、思考和远行。《城市与孩子》,在城市里寻找惬意的食品,那或者就是一块烧饼;想看看这个世界,那或者就是一条街道,这是具体、真诚的生活。《我和女儿》写出了父亲粗心而深深的爱,对于一个城市的印象,不过是一个永远逝去的、寒冷而黑暗的夜晚,一个和女儿一起走的夜晚。这看似散乱的收集中,隐隐有了对于人生和生命的再认识,开启了作者后期写作对人本来状态的追问。
第五集《烦恼与菩提》系列散文
在何士光看来,小说的空间承载他要表现的思想和语言似乎有些捉襟见肘。上世纪90年代末期写作的《烦恼与菩提》一书,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这本书以散文笔法更好地表达了其在小说中没能表现出的思想,但却始终没有脱离其小说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和终极关怀。你在痛苦的时候,就不会问什么叫快乐那么快乐在哪里呢?若是心里有一个依靠,即使是身居陋巷,一箪食,一壶水,人便不解其忧,也不解其乐;若是心里没有一个依靠,纵然是置身在高楼大厦之中,有说不尽的荣华富贵,一颗心也还是落不下来,难免心猿意马,不知如何是好。
第六集《今生:经受与寻找》纪实散文
《今生经受与寻找》这本纪实散文,是何士光最新的思索集成,是从宗教角度对生命意义的不断追问和寻找。你活着,一生一世,跟随在人们的身后寻寻觅觅,拾掇起来自己的点点滴滴,到了后来,对于这个世界和生命,就最终也得为自己做出一个回答,替自己拿定一个主意;如其不然,平日里我们说活着或者不活,乃至于该怎样活着,主张亲近什么或者远离什么,又会有什么最终的依据呢?你最终又能拿什么作为背景和尺度,来权衡和判断你的人生一世的意义呢?
第七集《今生:吾谁与归》纪实散文
《今生:吾谁与归》是何士光沉寂多年后的一部自传体纪实散文。作者多年精研佛法和道义,对生命有了大彻大悟的理解,结合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厚积薄发,写成了这部感悟生命、诠释生活的自传体纪实散文。书中不再囿于讲述有头有尾的故事和告诉读者文本以内的东西,而是注重于心灵的修习和探索。通过对琐细的生活和平凡的日子的探索,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的关怀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