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猎头盈利之道
》
售價:NT$
352.0

《
半小时漫画量子力学(让科学不再高冷,让知识触手可及,叨叨漫画著、戴瑾审校)
》
售價:NT$
250.0

《
我不能在鸟兽身旁只是悲伤
》
售價:NT$
449.0

《
你可以有情绪,但别往心里去
》
售價:NT$
214.0

《
汴京客
》
售價:NT$
305.0

《
好望角·滑向战争:决定历史的交涉与日本的失败
》
售價:NT$
500.0

《
八千里路云和月(白先勇新作!记述我的父亲母亲并及那个忧患重重的时代)
》
售價:NT$
316.0

《
教师助手:巧用AI高效教学(给教师的66个DeepSeek实战技巧,AI助力备课、教学、练习、考试及测评)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选择大的开本,因此得以把原作或拓本略加放大,这正好暗合了临写的需要。临写时一般需要把字放大一些,但又不能过大,因为原帖笔画尺度一般较小,原大临摹时,笔尖一触纸,不等你操纵毛笔完成应有的动作,已经到达应有的粗细,起不到练习的作用,但是如果临写扩放过大,笔画内部运动的方式便完全改变,那也已经不是我们要求的临摹了。因此临摹的字迹应比范本稍大一些,但不能太大。这部碑帖选集正好符合我们的需要。
它们也可作为欣赏的对象。
欣赏有两种方式。一是细细品读,精微到一个毫米,甚至更微小的地方,琢磨造成这种种变化的深层契机运动、心理、材质、惯习等等。一篇杰作在手,长此以往,感觉与形式糅合在一起,赏鉴力自然不断提高,四五册这样读下来,便是一位有经验的鉴赏者了。也可以挑一册喜爱的杰作放在床头,每天入睡前翻开一页,看一眼便合上亦无妨,身心完全放松,留下的只是作品的大感觉,无论是身影,还是风度、气息,都没关系。庄子说:目击而道存。这是从细处入手注意不到的东西。
希望这部碑帖选集的出版,为广大书法爱好者不时增添一份发现的喜悦。
|
內容簡介: |
吴昌硕及《临石鼓文》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号仓石、缶庐、苦铁、大聋等,70岁后以字行,浙江孝丰县郭吴村(今湖州安吉)人。与虚谷、蒲华、任伯年并称海派四杰,创办西冷印社,首任社长,是当时公认的上海印坛、画坛领袖,名倾天下。
吴昌硕早年从颜鲁公楷书入手,后上溯锺繇小楷,晚年喜欢写商周钟鼎铭文,但他临得*多、用功*勤、悟得*深,对他一生影响*的却是《石鼓文》。
《石鼓文》是我国*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书法上承两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石鼓文》刻在十个青黑色的石碣上,顶圆而底平,形状像鼓,故名石鼓文。每个石鼓的四周环刻着四言诗辞,内容是记述秦国国君的游猎情形,所以又称猎碣。由于年久风化和人为损坏,石上的文字已残缺,原石应有600多字,现只存300多字,存字*多的北宋拓本先锋本也只存491字。10个石鼓自唐代发现后,几经辗转迁移,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石鼓文》线条较金文更均称圆润,较小篆更凝重古朴,字形整齐而略呈长方形,用笔浑朴苍劲,体象卓然,雄秀古茂,是当时天下最大篆。吴昌硕及《临石鼓文》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号仓石、缶庐、苦铁、大聋等,70岁后以字行,浙江孝丰县郭吴村(今湖州安吉)人。与虚谷、蒲华、任伯年并称海派四杰,创办西冷印社,首任社长,是当时公认的上海印坛、画坛领袖,名倾天下。
吴昌硕早年从颜鲁公楷书入手,后上溯锺繇小楷,晚年喜欢写商周钟鼎铭文,但他临得*多、用功*勤、悟得*深,对他一生影响*的却是《石鼓文》。
《石鼓文》是我国*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书法上承两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石鼓文》刻在十个青黑色的石碣上,顶圆而底平,形状像鼓,故名石鼓文。每个石鼓的四周环刻着四言诗辞,内容是记述秦国国君的游猎情形,所以又称猎碣。由于年久风化和人为损坏,石上的文字已残缺,原石应有600多字,现只存300多字,存字*多的北宋拓本先锋本也只存491字。10个石鼓自唐代发现后,几经辗转迁移,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石鼓文》线条较金文更均称圆润,较小篆更凝重古朴,字形整齐而略呈长方形,用笔浑朴苍劲,体象卓然,雄秀古茂,是当时天下最大篆。
《吴昌硕临石鼓文》,是为陶庵所书四条屏。洋洋洒洒,一气呵成。系吴昌硕75岁时的扛鼎之作。他从青春少年,一直临到古稀之年,临一遍有一遍的体悟,临一日有一日的境界,可谓人书俱老,人与碑,碑与人融为一体。与其说临帖,莫如说创作。操笔挥毫,既有古法朴茂,更有胸中丘壑。一笔一画,既有铭文石刻的规矩,又有竹简北碑的体势笔意,一直一弧,既溶入了汉印凝重而爽利的金石气,又糅合了国画中更具抒情手法的大写意,故线条流转,真气弥满,古趣流溢,新意横出。
《吴昌硕临石鼓文》,用的是羊毫蒜头笔,笔锋较短,笔头较平,与清朝初期烧平笔毫,捆紧笔锋有异曲同工之妙。吴昌硕临石鼓文,不拘于法,不拘于形,遗貌取神,临气而不临形,所以用笔,字形,章法与原碑相差甚大。笔法豪放,节奏明快,线条富有动感。用笔越到细微处,越见笔力,如狮子搏象,意到笔到,万毫齐力。行笔快捷爽利,势如破竹,无拘无束,痛快淋漓。收笔优游不迫,或戛然而起,或轻顿缓提。用墨湿笔取润,枯笔取气,墨饱时力透纸背,墨枯时犹笔势不停,更添朴拙之趣,金石之气。字形正斜拉长,笔画纵长横短对比显著,形成高低错落之势。布白疏密有致,避让得宜,气韵贯通。通篇大气磅礴,豪迈洒脱,内力十足,是一代宗师吴昌硕晚年代表作之一。
《吴昌硕临石鼓文》师古而不泥古,笔墨从胸襟中流出,用篆籀 笔法作画、治印,辟疆开土,自有心法。当代书法大师沙孟海称:吴先生极力避免侧媚取势捧心龋齿的状态,把多种钟鼎陶器文字的体势,杂糅其间,所以比赵之谦高明得多。充分肯定了吴昌硕临石鼓文的艺术成就。
喻剑庚:南昌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