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在过去的40年间,中国经济令人瞩目的崛起,令许多长久以来关于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既定假设遭遇挑战。在整个前工业化时代,经济繁荣对于中华帝国的延续同样至关重要。在18世纪之前,欧洲*地区所具备的部分特征,如高效的农业以及成熟的市场等,也同样在中国的经济中显现。但是,在许多方面,中国的前工业化经济又背离了西方的发展道路,比如中国一直将灌溉农业置于中心地位,同时也在家庭结构、产权、商人地位、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等方面异于西方。
本书共分9章:青铜时代的中国经济、从城市国家到君主专制、统一帝国的经济基础、豪强社会与庄园经济、汉族与游牧民族的融合及中国的再统一、唐宋变革时期的经济转型、江南经济的全盛期、市场经济的成熟、国内危机与全球挑战:帝国经济的重构。万志英教授对自青铜时代至20世纪初这3000年间中国经济发展各种制度的基础、延续以及中断进行了详尽而通俗的研究。
|
關於作者: |
万志英(Richard von Glahn),国际知名的历史学家、汉学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教授,耶鲁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社会史、货币金融史、全球经济史、东亚海洋历史等。他的研究获得诸多奖项,其先后两次获得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专项奖金等。他的主要著作包括《财富之泉:中国的货币与货币政策(10001700)》(1996)、 《左道: 中国宗教文化中的神与魔》(2004)和《文化与交融:世界史》(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