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改革开放40年来,粤港澳三地分工合作推动了广东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内地开放型经济*为发达的地区,而香港成为了全球重要的服务中心和澳门成为了国际旅游休闲中心。本书以一国两制下三个独立关税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市场一体化为主线,从新古典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和新国际贸易理论等多视角对改革开放40年来粤港澳区域合作的演进历程、产业分工与经济转型、经贸投资与合作进行较为深入地研究探讨。
全书力图通过揭示与刻画改革开放40年来粤港澳区域经济从功能合作向制度整合过程中的区域合作模式、制度变迁效应、空间开发优化、产业分工特征、微观企业行为、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时代开放合作的动力机理,为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背景下深化粤港澳紧密合作,加快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城市群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意见。本专著在理论层面上能够为一国两制下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经验,在实践层面能够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指导。
本书资料丰富,内容翔实,信息量大,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于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等专业领域的研究与教学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有关政府部门、工商界人士以及对香港金融、贸易、物流、旅游和澳门博彩业等有兴趣的其他专业人士,也可将此书作为实际工作参考之用。
改革开放40年来,粤港澳三地分工合作推动了广东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内地开放型经济*为发达的地区,而香港成为了全球重要的服务中心和澳门成为了国际旅游休闲中心。本书以一国两制下三个独立关税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市场一体化为主线,从新古典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和新国际贸易理论等多视角对改革开放40年来粤港澳区域合作的演进历程、产业分工与经济转型、经贸投资与合作进行较为深入地研究探讨。
|
關於作者: |
毛艳华,男,1970年10月生,江西瑞金人。现为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和粤港澳区域合作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早稻田大学和纽约大学等高校研修学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在《经济研究》、《统计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香港对外贸易发展研究》、《产业分工、区域合作与港澳经济转型》等专著4部,研究报告多次获得国家领导人和省部级领导的重要批示。获得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