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详细讨论了共同体概念的产生、发展、演变、价值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进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具体内涵、话语体系的形成过程、内在逻辑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并讨论了全球治理背景下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给出的方案。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后,从分工、交往、世界历史、真正的共同体这四个角度,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进行了阐发,从而明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外交政策,更是人类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必经之路。通过上述研究,本书力图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逻辑化、体系化,探寻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走向现实的可能路径,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将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历史必然性,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提供借鉴与指导意义。
|
關於作者: |
马俊峰,1969年生,回族,甘肃张家川人。1994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学士学位,2002年获取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哲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得南开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学位,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后出站,曾于2011年3月到5月访学于台湾辅仁大学。现为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哲学。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社科项目6项。曾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南开学报》等杂志发表90篇论文。论著《哈贝马斯以兴趣为导向的认识论》获得天津社科一等奖,《政治自由理念的近代转向及批判反思》获得甘肃省社科三等奖,《真正政治:回答一种美好生活方式》获甘肃省社科三等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热点问题研究》获得甘肃高校社科二等奖。主编《现代西方哲学思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1—5辑),《西方马克思主义热点问题研究》等。马乔恩,甘肃临洮人,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主持教育部青年项基金《视域中的生命政治批判研究》一项,在《重庆社会科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等杂志上发表文章10余篇。曾多次获得省级、校级三好学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