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诡舍(夜来风雨声悬疑幻想震撼之作)
》
售價:NT$
254.0

《
讲给青少年的人工智能
》
售價:NT$
245.0

《
海外中国研究·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经典收藏版)--重构宋代文人的精神内核
》
售價:NT$
500.0

《
埃勒里·奎因悲剧四部曲
》
售價:NT$
1426.0

《
今天我想要什么:海豹的女性漫画
》
售價:NT$
347.0

《
日常的金字塔:写诗入门十一阶
》
售價:NT$
347.0

《
税的荒唐与智慧:历史上的税收故事
》
售價:NT$
500.0

《
图式疗法的刻意练习
》
售價:NT$
408.0
|
內容簡介: |
唐宋古文既是对先秦两汉散文传统的传承发展,也是对同时代文人精神的书写记录,更有对金元两代文章创作产生的直接影响。
《唐宋古文纵论》采取了以纵向历程为主线、以金元时期为核心的撰写思路,围绕唐宋古文的价值研究,建立起一个贯通先秦与金元的观察视野,对其间的一些重要话题进行了深入的、多方位的探究。
|
關於作者: |
王永,吉林长春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唐宋散文方向。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散文及唐宋文学,出版专著《金代散文研究》等;主持完成教育部及北京市等各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光明日报》《民族文学研究》《现代传播》等期刊发表学术文章60余篇。曾为韩国首尔大学、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中国古代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韩愈研究会会员、中国欧阳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辽金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
目錄:
|
第一章 易学思想与唐宋古文
一、三才之道与韩愈古文
二、《易传》与柳宗元山水游记成因
三、《古文四象》的唐宋古文选目
第二章 儒家情怀与唐宋古文
一、欧阳修书简中的文学交流
二、欧阳修碑志文与宋初士人的言事热情
三、立德追求与文天祥碑志文新变
第三章 唐宋古文家性情论及其金代总结
一、性情分和
二、情之凸显
三、以情定性
四、因情解经
五、中诚立情
第四章 北宋文赋创作及其金元回响
一、文赋概念探源及范畴界定
二、宋代文赋的出现及《秋声赋》的意义
三、苏轼、苏辙的文赋成就
四、各辟蹊径的苏门作家文赋
五、欧、苏文赋的金元回响
第五章 金代散文创作的传承与发展
一、国朝文派期对唐宋古文传统的接续
二、南渡文坛:文坛名家对欧、苏文风的倡导
三、易代文坛:遗民作家的宗韩之风
第六章 金代文坛的文脉之争与文意之论
一、文脉之争
二、文意之论
附:明人王文禄《文脉》对唐宋古文的接受
第七章 王若虚《文辨》对唐宋古文的批评
一、金代学术思潮下的《滹南文辨》
二、《文辨》韩、柳古文批评论
三、王若虚对欧、苏古文的比较
第八章 元好问的文献传承实践与文化传播理念
一、文献传承实践:个人志趣与史家情怀的关联历程
二、文化传播:理论与观念的探索与创新
第九章 唐宋古文与元代文坛三大作家群
第十章 元人李淦《文章精义》对韩、柳、欧、苏的评点
附录 元人陈秀明《东坡文谈录》补注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王永老师嘱我为其新著作序,我的第二反应是敬谢不敏。如果说亭林先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之语,还可用不得已推托,樊川居士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之言,则令我惶恐不敢下笔。然而,王永老师与我同一教研室共事多年,合作甚为愉快;我们都喜欢古代散文著述,日常也颇有学术上的砥砺切磋,当他提出写序时,我竟不好意思坚决拒绝。通读书稿后,延宕日久,姑且谈一点读后感吧。
从文学传播和文学接受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近些年颇为流行,成果也多,有渐成显学之势。但相较于对诗歌、戏曲、小说等文学体裁的研究而言,以传播学和接受美学观念来认识中国古代散文的研究著述还不多。究其原因,在于古代散文自身的特殊性、复杂性和文学研究滞后性。中国古代散文与文学四分法中的散文并不等同,古代散文的内涵与外延具有包容性与流动性,不仅指抒情写景的文学散文,还包括政论、史论、传记、墓志、杂文等各体文章,而且广义的中国古代散文也不仅限于集部之文,还包含经部、史部、子部之文。就中国古代散文的书写传统来看,无论书写者还是受众,大多未将散文定位为一种纯文学写作。古代散文更具鲜明的实用性特征,在古代政治活动、社会生活中发挥广泛而巨大的实用功能,成为古代思想、文化、文学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呈现。古代散文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古代散文研究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性,同时部分消解了古代散文文学研究的独立性。文学研究新的思维理念、新的价值取向、新的角度与方法,相较于其他文学门类,古代散文研究中应用得并不充分,很多研究还停留在某些固定的价值观念和研究模式上。王永老师将传播学和接受美学理念引入古代散文研究中,很新颖且具有学术意义。
唐宋古文道统和文统明确,除政治、哲学等功能性书写外,还有相当部分是发自性情的文学之声,具有更多文学艺术魅力,是古代散文由应用性转为文学性的重要文本。自此之后的古代散文史,某种程度上可说是对唐宋古文的不断追想和摹写,十分适合进行接受研究。王永老师大作研究重心在唐宋古文纵向的源流讨论,尤其是在金元的传承研究上,他自言是立足于接受意义而不是发展意义来谈金元散文,这是符合实际的。中唐和北宋古文大盛时期与金元相去不远,风流未沫,传承脉络清晰,从传承和接受角度观照唐宋古文、金元散文发展的关系,理论上有高度,文献条件也足够。
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后,怎样贯彻在研究实践,并与研究对象实际圆融结合,成为立得住的一家之论,是研究者要面对的难题。王永老师该书的部分章节,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论述金代散文国朝文派对唐宋古文的接续,南渡名家对欧、苏文风的倡导,遗民作家的宗韩之风,元代文坛三大作家群的宗尚观念等,都细腻梳理了唐宋古文与金元散文创作和理论构建的内在逻辑关系。在论述金代的文脉之争和文意之争时,认为金代文坛总结自身文脉,唐宋古文的传承色彩鲜明,并将此与接续汉文化传统方面的意识相联系,认为金代文人集团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本朝文盟谱系的话语权。这种基于金元散文对唐宋古文宗法对象不同,以及金元传承唐宋散文中具有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结合的论述立场,确乎是从接受意义来讨论金元散文的发展的。王若虚《滹南文辨》和李淦《文章精义》中的唐宋古文批评,体现出金元传承唐宋古文的理论自觉,王永老师选择二者作为个案来解剖,点面结合地分析金元散文批评如何吸纳唐宋古文传统的养分,这些细节批评和理论视域,传达了他力图还原金元散文发展历史场景和建构金元散文批评理论的学术追求。
王永老师致力于唐宋古文研究,尤其是对金代文章之学独有心得,有大作《金代散文研究》。现在他又打通唐宋金元,并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撰写了这本新作,可喜可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