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赢利
》
售價:NT$
653.0

《
零线索(只有被杀,才能挽救他的人生!)
》
售價:NT$
305.0

《
成本核算的陷阱
》
售價:NT$
214.0

《
与哀伤共处:经历父母离世的年轻子女(万有引力书系)
》
售價:NT$
484.0

《
德礼之间:前诸子时期的思想史
》
售價:NT$
528.0

《
活力物质:“物”的政治生态学
》
售價:NT$
435.0

《
哪吒传漫画(1-4册)
》
售價:NT$
396.0

《
我是时代的孩童:陀思妥耶夫斯基随笔选
》
售價:NT$
484.0
|
編輯推薦: |
中国新兴版画运动是在鲁迅先生的热心提倡和辛勤培育下,于1931年在上海兴起的。鲁迅在1930年出版的《新俄画选》小引中说:当革命时,版画之用*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很明确,鲁迅是为中国的革命而提倡版画的。新兴版画运动,一开始就和中国的革命运动紧密相连,青年木刻家和革命共同着生命。新兴版画运动*初是以社会精英阶层发起,但最终是要向大众传递革命思想。许多作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给人民留下很深的印象。
这些作品不可重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新兴木刻运动使中国的艺术才开始走出古典的程式,迈入现代的现实,新兴木刻运动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一次超越。
|
內容簡介: |
编者的话: 按照今天的定义,版画是一种间接性和复数性的艺术,凸、凹、平、孔四个主要版种,都需要通过特定的媒材转印而得。不过,*初的版画并不算一个专业的画种,而是面向广泛受众群的纸质宣传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木刻是*主要的版画形式,它们一般附着于书籍文本,成为传播思想和信息的主要载体。19世纪晚期木刻媒介与出版业的分离,宣告了古代版画印刷出版模式的终结。至20世纪中叶,由于社会环境的巨变,传统艺术背后的士人文化土壤亦告崩解。不过,以年节祭祀印刷品形式存在的民间木版画运行生态并未遭到破坏,反在数十年后同革命美术和大众文化结合,长出了新的果实。
20世纪30年代的新兴版画运动,事实上是承袭了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文学革命主张,进而发展成对整个社会文化领域进行改造这一激进思潮,其基本目的,是要彻底摆脱传统文人式的生活和创作状态,唤醒民众对现实的关注;在木刻语言上,亦大多是对鲁迅引介的德国、苏俄作品的模仿与消化,这在江丰、胡一川等新兴版画主将的作品中显而易见。编者的话: 按照今天的定义,版画是一种间接性和复数性的艺术,凸、凹、平、孔四个主要版种,都需要通过特定的媒材转印而得。不过,*初的版画并不算一个专业的画种,而是面向广泛受众群的纸质宣传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木刻是*主要的版画形式,它们一般附着于书籍文本,成为传播思想和信息的主要载体。19世纪晚期木刻媒介与出版业的分离,宣告了古代版画印刷出版模式的终结。至20世纪中叶,由于社会环境的巨变,传统艺术背后的士人文化土壤亦告崩解。不过,以年节祭祀印刷品形式存在的民间木版画运行生态并未遭到破坏,反在数十年后同革命美术和大众文化结合,长出了新的果实。
20世纪30年代的新兴版画运动,事实上是承袭了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文学革命主张,进而发展成对整个社会文化领域进行改造这一激进思潮,其基本目的,是要彻底摆脱传统文人式的生活和创作状态,唤醒民众对现实的关注;在木刻语言上,亦大多是对鲁迅引介的德国、苏俄作品的模仿与消化,这在江丰、胡一川等新兴版画主将的作品中显而易见。
中国20世纪上半期的文化转向,标志性的事件,莫过于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立了文艺为工农群众服务的创作准则。其中,延安木刻无疑是体现美术为革命服务、艺术语言大众化这一新趋势的范例。为适应民众的欣赏习惯,古元、彦涵、力群等木刻家借鉴吸收民间年画的造型语言,用阳刻线、图案装饰等传统元素,取代了注重光影、体积、形式感及个体情感表达的西方版画语言。这一改造在去除创作中的移植倾向和现代版画本土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相比中国画、油画等精英式艺术,木版画简练、质朴、制作便利的特点很好地适应了时代主题的需要,以至于在民众心中,层次对比强烈、民族风格浓郁、主题爱憎分明的木刻图像几乎便是革命进步等概念的*形象的物质化呈现。
本期刊发的几篇文章,所述内容的时间跨度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涵盖了中国现代木刻版画从新生到成长的重要时期,尽管关注的角度和研究方法并不相同,但都围绕革命与美术的结合展开讨论。木刻版画由于其特有的媒介性和传播性,在20世纪的社会革命、思想革命、美术革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毋庸讳言,对于版画在此语境中所扮演角色的追溯,是一项极具创新性、挑战性而又意义深远的工作。
|
關於作者: |
盛葳:盛葳,美术史博士《美术》杂志副主编、编审。
黄洋: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版画系副教授。
蔡涛: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
吴雪杉: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胡斌: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郝斌:重庆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吴静:厦门理工学院副教授。
方方:北京印刷学院设计学院教授。
|
目錄:
|
003革命+爱情从《到前线去》看胡一川早期艺术的历史叙事(盛葳)
035复制就是力量李桦、鲁迅与木刻(黄洋)
075中国风与新启蒙《现代版画》的战时美术之路(蔡涛)
107祖国的防卫黄新波与20世纪30年代的义勇军图像(吴雪杉)
131两种艺术道路的斗争?香港时期的黄新波与现代主义(胡斌)
153重读《离婚诉》古元婚姻题材木刻中的性别、革命与自我改造(郝斌)
169为英雄造像20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的图像、身份与角色(吴静)
189走向更新的中国十七年时期的文学插图创作(方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