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老年膳食与营养配餐 第2版
》
售價:NT$
230.0

《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广东省博物馆卷
》
售價:NT$
4998.0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乐书:从战国到北宋
》
售價:NT$
755.0

《
明代赋役与白银——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NT$
367.0

《
量子纠缠
》
售價:NT$
296.0

《
拥抱真实自我:内在小孩的探索和疗愈
》
售價:NT$
301.0

《
黑暗王后:缔造中世纪世界的血腥竞争
》
售價:NT$
602.0

《
小行星猎人:贝努小行星生命起源样本采集任务全记录
》
售價:NT$
296.0
|
編輯推薦: |
★让孩子通过文学体验人生,让文学成为孩子的品格教育礼物。本书是多次荣获国际大奖的儿童文学家凯瑟琳佩特森的经典之作,文学性与故事性并重。
★本书以有力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阅读与写作可以改变人生的故事,激发读者通过阅读实现成长蜕变,塑造自己的生命。
★本书以古巴为创作背景,其跌宕起伏的情节促使读者翻页,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引发读者思考。
★本书作者凯瑟琳佩特森在国际儿童文学界享有盛誉,曾荣获国际安徒生奖、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其作品充满希望和坚持的力量。
★书中精美的原创插图与独具慧心的版式设计,与文字相得益彰,给孩子文学与艺术的双重体验。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个用读写和知识的力量重建古巴的故事。
那是1961年,当13岁的劳拉对父母说自己想要参加消除文盲的志愿活动时,父母觉得她是在放弃自己的人生:为什么要将生命浪费在没有电的偏远山区,睡在别人家厨房的吊床上?即便受到百般阻挠,劳拉也从未放弃自己的立场在贫困的边远地区撒播知识的种子。最终,在祖母的帮助下,她如愿坐上开往山区的大巴车,开始了一年的支教工作。而她从未想到,即便困难重重,她的所得也远远大于付出:她为那里带去了文化,学到的则是如何做人。
|
關於作者: |
凯瑟琳佩特森
Katherine Paterson
1979年,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银奖。
1981年,再次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
1988年,荣获国际安徒生奖。
2006年,荣获国际林格伦纪念奖。
《通往特雷比西亚的桥》(Bridge to Terabithia)
《孪生姐妹》(Jacob Have I Loved)
《了不起的吉莉》(The Great Gilly Hopkins)凯瑟琳佩特森
Katherine Paterson
凯瑟琳佩特森,享誉国际的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其作品是美国图书馆协会青少年必读书,已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并多次荣获国际大奖,诸如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值得关注的是,她创作的故事大多来源于她的生活经历:受困于周围的环境,难以被人理解,但从未放弃对自我的寻找。她笔下的主人公循着她的生活轨迹,也都将经历痛苦的蜕变,但无论结局是否完美,她的作品都会给读者带来希望和坚持的力量。这正是凯瑟琳所说的,好的作品就是真善美之门。
1978年,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
1979年,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银奖。
1981年,再次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
1988年,荣获国际安徒生奖。
2006年,荣获国际林格伦纪念奖。
经典作品
《通往特雷比西亚的桥》(Bridge to Terabithia)
《孪生姐妹》(Jacob Have I Loved)
《了不起的吉莉》(The Great Gilly Hopkins)
《我们的读写时光》(My Brigadista Year)
|
目錄:
|
一 扫盲运动 1
二 从头说起 10
三 我的中学生活 18
四 准备出发 30
五 巴拉德罗训练营 40
六 进入埃斯坎布拉伊山区 59
七 我们的班级 68
八 我的新家 85
九 写出自己的名字 98
十 我识字了 112
十一 危险来临 119
十二 生活在继续 127
十三 一场意外 144
十四 过于艰难 154
十五 我的决定 165
十六 见证一场奇迹 170
十七 我们必将胜利! 177
十八 我们做到了,胜利大游行 188
尾声 199
作者后记 203
简明古巴历史年代表 211
|
內容試閱:
|
读写的力量
这是一个用读写和知识的力量重建古巴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名叫罗拉的十三岁女孩,她是怎样一个人呢?
她擅长读写,热爱诗歌;她有强烈的求知欲,为了最好的学校而放弃了精美的成年礼物;她同时又是矛盾的,想要投身到时代洪流中,却不愿看着深爱自己的家人为自己担心,内心知道自己宁可做一个活着的胆小鬼,也不愿做一名死去的英雄她承认自己并不那么勇敢。
可是,这样的罗拉为什么会响应国家的召唤,决定投身到山区扫盲运动中去呢?
父母的教导使她相信,应该把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分享给不如自己幸运的人。罗拉所拥有的是文化,是读写的能力,是受教育的经历。因此,当知道山区的同胞渴望学习文化时,她认为自己有义务伸出援手,迈出学校的象牙塔。
更重要的是,她不愿意无所事事,不愿意安心等待成为贤妻良母。她想要有所作为,想要实现自身的价值。上进心与独立思考的习惯始终为她指引着方向。
当然,还有爱国心。罗拉的叔叔为古巴的自由牺牲了生命,她的家庭曾为此受到军事独裁政府的监视。当新古巴成立之后,她也想要为新国家的建设尽一份力。她不再像自己的叔叔那样需要拿起刀枪来战斗,她的武器就是手中的课本和纸笔。
带着对家人的不舍,带着对自由的向往,带着对使命的责任感,带着兴奋与不安,罗拉出发了。面对陌生、孤独、艰难,甚至危及生命的险境,她犹豫过,恐惧过,甚至想过退缩,但她终究坚持下来了。至于她都经历了什么,收获了哪些成长,当然要留待读者在阅读中去了解。在这里,我想再分享令我印象深刻的两个方面,即罗拉收获的友情与亲情。
在学校里,罗拉的最好的朋友是诺玛,她们有截然不同的肤色和出身,却因为对诗歌的共同热爱而变得亲密;在巴拉德罗训练营,罗拉最好的朋友是玛丽莎,她的美丽与智慧让罗拉感到钦慕和依赖,也是她的鼓励让罗拉更快地适应了新的环境和身份;在山区,罗拉最好的朋友是玛丽安,她帮助略显羞涩的罗拉融入战斗队,享受集体生活。三位不同的朋友,在罗拉不同的成长阶段给了她不可缺少的陪伴。
而在亲情方面,罗拉不光有自己的原生家庭思想先进的老祖母,思维传统但深爱她的父母,叫她又爱又恨的两个弟弟,后来她还收获了山区里的家桑塔纳一家。桑塔纳夫妇就像是她的哥哥姐姐,桑塔纳家的三个孩子呢?正是与她们的深刻羁绊,才让罗拉在生命受到过威胁后,战胜了恐惧,选择留下完成自己的使命。在原生家庭中,身为长女的罗拉本来被要求女孩要有女孩的样子,她会为自己违抗父权而深感愧疚,但身为扫盲战士的罗拉,学会了表达我爱你们,但我不会因爱而顺从。在新的家庭中她是如何融入这个完全陌生的家庭的呢?这正是她能最终完成任务的关键,正如本书结尾所言:
我教会了那些农民如何读与写,而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古巴对我们而言或许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国度,十三岁女孩为国离家去战斗或许是一种新奇而少见的经历。希望读者在关注书中涉及的历史洪流、异国生活与个人成长的同时,也留心品味其中这些人与人的羁绊,在罗拉的故事里体会家庭、友情、亲情、集体的感人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