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历史的镜子
》
售價:HK$
61.6

《
我们还是香格里拉的囚徒吗:藏学、国学与语文学(二)
》
售價:HK$
107.8

《
制造怪物:非人化的异常力量
》
售價:HK$
107.8

《
人格类型:我们何以不同(荣格人格类型理论——人格类型是一种人们了解自己、了解人际困扰的方法)
》
售價:HK$
64.9

《
索恩丛书·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
售價:HK$
141.9

《
遇见 高云
》
售價:HK$
85.8

《
日本首都圈空间结构与协同发展
》
售價:HK$
140.8

《
《欧罗巴的悲剧:经济危机、绥靖政策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售價:HK$
83.6
|
編輯推薦: |
《空间的力量(第二版)》在原书的基础上,加入了作者近几年的新研究成果,并对原书中一些内容结合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修订,总共增加了三个章节的内容,并且在有的章节中还增加了部分小节。总体来看,新版较原书知识体系更加完善,论述问题更加深入,且理论和数据分析更加严谨。本书从经济增长方式、土地供应政策、财政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务、城乡收入差距等等角度论述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并通过详尽地搜集大量的数据,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分析了这些问题,并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即只有通过土地、户籍等一系列制度变革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和地区间自由流动,才能够使区域经济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实现增长与和谐的共赢。本书的研究成果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广大政策制定者、研究者阅读、借鉴,也对中国经济感兴趣的读者带来新的思考。
|
內容簡介: |
本书运用空间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理解中国的城市化、区域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是作者有关城乡和区域发展的系列专著的第三部。书中一以贯之地将地理(包括经济地理)因素作为决定城市和区域增长的核心因素,并将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政策作为扭曲城市发展和城市体系的力量。本书的主体部分回答了一系列有关城市和区域发展的疑问,包括:为什么不当的区域发展政策造成效率与平衡的冲突?为什么城市间出现人力资本的分化?为什么限制城市规模将损失就业与公平?为什么限制大城市不利于中小城市?为什么扭曲土地供应不利于经济竞争力?为什么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为什么扭曲之手不利于增进福祉?为什么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务相关?等。最终,本书提出,通过土地、户籍等一系列制度变革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和地区间自由流动,能够使区域经济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实现增长与和谐的共赢。
|
關於作者: |
陆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工作于美国哈佛大学和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作为兼职(客座)研究员受聘于复旦大学等学术机构。曾担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担任《经济学(季刊)》副主编,《世界经济》等期刊编委。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的研究主要是对城市和区域发展政策进行评估,并为促进中国国内市场一体化和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来自城市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的战略思考。研究成果获得包括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在内的多个奖项。获得的荣誉包括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上海市领军人才和上海市十大青年经济人物。著有《空间的力量》、《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等多部书籍和中英文论文几十篇。
|
目錄:
|
第1章 地理、政治与全球化
第2章 中国城市发展的效率与扭曲
第3章 中国区域发展的集聚与平衡
第4章 为什么城市间出现人力资本的分化?
第5章 为什么限制城市规模将损失就业公平?
第6章 为什么限制大城市不利于中小城市?
第7章 为什么扭曲土地供应不利于经济竞争力?
第8章 为什么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
第9章 为什么扭曲之手不利于增进福祉?
第10章 为什么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务相关?
第11章 再论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展望中国经济的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