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变法与党争:大明帝国的衰亡(1500—1644)
》
售價:NT$
439.0
《
大学问·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的历史轨迹
》
售價:NT$
490.0
《
再造乡土:1945年后法国农村社会的衰落与重生
》
售價:NT$
436.0
《
黄河大系·戏曲卷
》
售價:NT$
4121.0
《
大模型与超级平台
》
售價:NT$
352.0
《
神话、仪式与象征:先秦儒家神道观研究
》
售價:NT$
398.0
《
数学通俗演义
》
售價:NT$
281.0
《
中国古代小说学史
》
售價:NT$
857.0
|
內容簡介: |
杜叶锡恩女士是香港人熟悉及尊敬的一位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工作者。她一生热衷于社会服务及教育工作,对推动民生的改善不遗余力,在香港市民的心目中建立了良好的形象,备受爱戴和尊敬。
本书为杜叶锡恩女士生前所撰,分析了她所经历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至回归前的香港社会概貌,表达了她对殖民制度下社会不公正的看法,有助于读者认识和理解香港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读者也能看到她对现今的美国式民主更广义及更深入的忧虑。
|
關於作者: |
杜叶锡恩(Elsie Hume Elliot Tu,1913-2015)女士是备受香港人尊敬的社运活动家和教育工作者。她1913年出生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毕业后在英国教小学和中学。1948年到中国南昌传教,1951年移居香港,1954年创办慕光英文书院。1963年至1995年任市政局议员,1988年至1995年任立法局议员,并担任各咨询委员会委员,1997年至1998年任临时立法会议员,她同时为国际司法组织香港分会会员、香港妇女协会名誉会长及国际妇女会会员。1985年与杜学魁结婚。1988年获香港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1994年获香港理工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97年获大紫荆勋章。她一生热衷于社会服务和教育工作,对推动香港民生的改善不遗余力,赢得香港社会的普遍敬重。2015年12月8日,为香港服务六十余年的杜叶锡恩女士辞世。
|
目錄:
|
第一部分 在香港寻求正义
第1章 20世纪50年代初次感受香港
第2章 第二次SJ大战结束后的香港
第3章 香港的两个市政局
第4章 小贩成为贪污受贿者的猎物
第5章 长期存在的住屋问题
第6章 房屋政策刺激了贪污受贿
第7章 为注册学校所经历的考验和磨难
第8章 关于官员、承包商和三合会
第9章 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
第10章 甚至连司法系统都……
第11章 贪污受贿之风蔓延到交通部门
第12章 两个不满的夏天:1966年和1967年
第13章 葛柏的案子使事情败露了
第14章 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在成功地履行其使命吗?
第15章 香港的民主
第16章 循序渐进的民主
第17章 1992—1997:香港的过渡时期
第18章 2007年以后香港的前途
第19章 殖民者的无知
第二部分 民主遭遇了什么?
第20章 为什么要写书谈民主问题?
第21章 民主为何物?
第22章 民主的发展
第23章 马基雅维利时代
第24章 帝国主义思维
第25章 一个偷来的国家有多么民主?
第26章 经济殖民主义
第27章 第二次SJ大战后的法西斯主义
第28章 门罗主义的遗产
第29章 民主遭到曲解
第30章 民主的新概念
第31章 投票制度
第32章 关于民主和假民主的言论摘录
后记
作者自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