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帝国的覆没: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困局

書城自編碼: 360006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中國史
作者: 雷颐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20712767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3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人格分裂手记
《 人格分裂手记 》

售價:NT$ 254.0
并购与重组 : 理念、策略、流程、实战一本通
《 并购与重组 : 理念、策略、流程、实战一本通 》

售價:NT$ 347.0
敦煌画稿:中国古代的绘画与粉本(培文·艺术史)
《 敦煌画稿:中国古代的绘画与粉本(培文·艺术史) 》

售價:NT$ 653.0
分析论文集(分析哲学名著译丛)
《 分析论文集(分析哲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332.0
自主论:何为自主以及何以自主
《 自主论:何为自主以及何以自主 》

售價:NT$ 500.0
掉队的男人:当代男性的现实困境
《 掉队的男人:当代男性的现实困境 》

售價:NT$ 403.0
向整个世界说一声早
《 向整个世界说一声早 》

售價:NT$ 254.0
灯花笑·花时恨(全二册)
《 灯花笑·花时恨(全二册) 》

售價:NT$ 356.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88
《 中国切片,1900 》
+

NT$ 394
《 隳三都:蒙古灭金围城史 》
+

NT$ 554
《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增订版) 》
+

NT$ 616
《 不变与万变:葛剑雄说国史(中国当代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领域泰斗、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重磅新作!) 》
+

NT$ 695
《 3000年帝国都城变迁史:繁盛与衰败 》
+

NT$ 569
《 汗青堂丛书075·重归一统:宋初的战与和 》
編輯推薦:
◇帝国为何会失败? 清王朝为何在改革深水区倾覆?
◇历史学者雷颐披阅数载,厘清史实,倾心力作!
◇揭示晚清改革失败之因,再现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解读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困局!
◇一个末代王朝的艰难变革,一个古老民族的蹒跚背影。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病入膏肓的清政府为何一错再错,自掘坟墓乃至走向覆亡?
◇辛亥革命的猝然爆发,其实是清王朝对现代性的一整套价值体系、制度系统懵然无知,应对失据、步步被动,各种问题、矛盾越积越多、越来越尖锐的总爆发。
◇传统天下观与现代国家观、技术进步与制度落后、改良与革命这三对矛盾的长期撕扯,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屡屡陷入困局的关键所在。
◇扎实的史料根基 深刻的历史观感 高明的讲故事技巧,可读性和思想性俱佳,大众类历史书的文本典范。
◇如何处理好旧制度和新文明的关系,是中华民族复兴绕不开的关键问题,愿本书能提供一些镜鉴。
內容簡介:
1911年,武昌起义,事起仓促,仿佛只一夜之间,一个硕大无比的王朝就轰然坍塌。其实,这是自1840年起,清王朝对中国面临现代性转型懵然无知,对现代性的一整套价值体系、制度系统懵然无知,因此应对失据、步步被动,各种问题和矛盾越积越多、越来越尖锐的总爆发。
本书从多个视角全景描绘了晚清自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这*后几十年的历史画卷,围绕这一时段的史事、人物、社会等方面展开解读,最终梳理出了清王朝覆灭的内在逻辑在于传统天下观与现代国家观、技术进步与制度落后、改良与革命这三对矛盾的长期撕扯与断裂,这也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屡屡陷入困局的关键所在。
關於作者:
雷颐,历史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文化史等。著有《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孤寂百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历史:何以至此》《逃向苍天:极端年代里小人物的命运沉浮》《中国切片,1901》《历史的裂缝》《历史的进退》等,译有《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等。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天下的破灭
第二章 洋务:在器物的背后
第三章 制度困境
第四章 国家观念:从伦理到契约
第五章 崩溃
余论
前言著名的法国大革命史专家傅勒在《思考法国大革命》中说,当一个历史事件失去当下一切参照意义,不再是一个世界的想象的镜子后,它也就从社会论战领域转移到学者讨论的领域去了。那么反过来说,如果这个历史事件仍有当下参照意义,仍是一个世界的想象的镜子,它就注定不可能只限定在学者的讨论之中,不能不依然存在于社会论战领域,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话题。
至少,直到 20 世纪 40 年代,即法国大革命一百六十余年后,法国仍然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公民必须挑选历史,填写出生年月,选择旧制度或大革命。现在,法国大革命才在法国政治中消失了,因为今天,无论右翼还是左派,双方的说辞都为自由和平等弹冠相庆,而围绕1789 年价值展开的辩论不再包含真正的政治利害关系,也不再包含强大的心理投资。
百余年来,辛亥革命在中国一直具有强烈的当下参照意义,仍是一个世界想象的镜子,包含明显的政治利害关系和强大的心理投资。
导致清王朝崩溃的武昌起义事起仓促,仿佛只一夜之间,一个硕大无比的王朝就轰然坍塌。其实,这是自 1840 年起,清王朝对中国面临现代性转型懵然无知,即对现代性的一整套价值体系、制度系统懵然无知,因此应对失据、步步被动,各种问题和矛盾越积越多、越来越尖锐的总爆发。因此,分析辛亥革命的起源,还真不能不从头梳理。著名的法国大革命史专家傅勒在《思考法国大革命》中说,当一个历史事件失去当下一切参照意义,不再是一个世界的想象的镜子后,它也就从社会论战领域转移到学者讨论的领域去了。那么反过来说,如果这个历史事件仍有当下参照意义,仍是一个世界的想象的镜子,它就注定不可能只限定在学者的讨论之中,不能不依然存在于社会论战领域,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话题。
至少,直到 20 世纪 40 年代,即法国大革命一百六十余年后,法国仍然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公民必须挑选历史,填写出生年月,选择旧制度或大革命。现在,法国大革命才在法国政治中消失了,因为今天,无论右翼还是左派,双方的说辞都为自由和平等弹冠相庆,而围绕1789 年价值展开的辩论不再包含真正的政治利害关系,也不再包含强大的心理投资。
百余年来,辛亥革命在中国一直具有强烈的当下参照意义,仍是一个世界想象的镜子,包含明显的政治利害关系和强大的心理投资。
导致清王朝崩溃的武昌起义事起仓促,仿佛只一夜之间,一个硕大无比的王朝就轰然坍塌。其实,这是自 1840 年起,清王朝对中国面临现代性转型懵然无知,即对现代性的一整套价值体系、制度系统懵然无知,因此应对失据、步步被动,各种问题和矛盾越积越多、越来越尖锐的总爆发。因此,分析辛亥革命的起源,还真不能不从头梳理。
鸦片战争后,清王朝之所以昧于世界大势,是因为举国上下仍然沉浸在千百年来的华夏中心论、华夏文化优越论、中国是天朝上国的迷思中,认为只有中国典章制度、声名文物才是普适的,因此只有华夏是文明的;而其他文明、文化都是特殊的,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是边缘,因此是野蛮的。总之,这种中心与边缘之分、普适与特殊之别,在历史中演变成文野之分,具体说就是夷夏之辨,要严夷夏之防,如果要变,也只能是以夏变夷而不能以夷变夏。
因此,鸦片战争使林则徐认识到英夷船坚炮利的厉害,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应对之策,却遭到溃夷夏之防的严厉指责;旨在启发国人睁眼看世界的《海国图志》也遭冷遇。直到二十年后,曾、左、李在推行洋务时,师长之说才重受重视。
从一开始,洋务运动就阻力重重,极不顺利。几临灭顶之灾的清王朝在这样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对应不应该仿造洋枪洋炮洋轮等救命之举竟犹豫不决。今日认为十分温和的洋务运动,在发轫之时也被指为溃夷夏之防,为乱阶之倡,曾遇到今人难以想象、难以理解的反对。以现代大机器生产来造枪炮船舰、通电话电报,明明是统治者要生存就不可少的措施,却遇到统治阶级中冥顽不化者以夷夏纲常这类传统的意识形态对其合法性进行强烈反对。
內容試閱
著名的法国大革命史专家傅勒在《思考法国大革命》中说,当一个历史事件失去当下一切参照意义,不再是一个世界的想象的镜子后,它也就从社会论战领域转移到学者讨论的领域去了。那么反过来说,如果这个历史事件仍有当下参照意义,仍是一个世界的想象的镜子,它就注定不可能只限定在学者的讨论之中,不能不依然存在于社会论战领域,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话题。
至少,直到 20 世纪 40 年代,即法国大革命一百六十余年后,法国仍然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公民必须挑选历史,填写出生年月,选择旧制度或大革命。现在,法国大革命才在法国政治中消失了,因为今天,无论右翼还是左派,双方的说辞都为自由和平等弹冠相庆,而围绕1789 年价值展开的辩论不再包含真正的政治利害关系,也不再包含强大的心理投资。
百余年来,辛亥革命在中国一直具有强烈的当下参照意义,仍是一个世界想象的镜子,包含明显的政治利害关系和强大的心理投资。
导致清王朝崩溃的武昌起义事起仓促,仿佛只一夜之间,一个硕大无比的王朝就轰然坍塌。其实,这是自 1840 年起,清王朝对中国面临现代性转型懵然无知,即对现代性的一整套价值体系、制度系统懵然无知,因此应对失据、步步被动,各种问题和矛盾越积越多、越来越尖锐的总爆发。因此,分析辛亥革命的起源,还真不能不从头梳理。
鸦片战争后,清王朝之所以昧于世界大势,是因为举国上下仍然沉浸在千百年来的华夏中心论、华夏文化优越论、中国是天朝上国的迷思中,认为只有中国典章制度、声名文物才是普适的,因此只有华夏是文明的;而其他文明、文化都是特殊的,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是边缘,因此是野蛮的。总之,这种中心与边缘之分、普适与特殊之别,在历史中演变成文野之分,具体说就是夷夏之辨,要严夷夏之防,如果要变,也只能是以夏变夷而不能以夷变夏。
因此,鸦片战争使林则徐认识到英夷船坚炮利的厉害,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应对之策,却遭到溃夷夏之防的严厉指责;旨在启发国人睁眼看世界的《海国图志》也遭冷遇。直到二十年后,曾、左、李在推行洋务时,师长之说才重受重视。
从一开始,洋务运动就阻力重重,极不顺利。几临灭顶之灾的清王朝在这样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对应不应该仿造洋枪洋炮洋轮等救命之举竟犹豫不决。今日认为十分温和的洋务运动,在发轫之时也被指为溃夷夏之防,为乱阶之倡,曾遇到今人难以想象、难以理解的反对。以现代大机器生产来造枪炮船舰、通电话电报,明明是统治者要生存就不可少的措施,却遇到统治阶级中冥顽不化者以夷夏纲常这类传统的意识形态对其合法性进行强烈反对。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