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灾民苦,灾民苦,灾民苦楚向谁述?”20世纪前期,在自然与社会政治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陕西遭受了空前的灾荒,对陕西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从陕西的自然环境和政治生态角度分析民国时期陕西灾荒的形成原因,并重点考察了灾荒之后陕西人口、农村经济以及城乡关系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从国家与社会的视角,探讨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各种新型救灾团体的救灾活动及其互动;从区域史的角度,考察了中国救灾制度现代转型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
關於作者: |
温艳,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陕西秦岭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和参与多项学术研究项目。
|
目錄:
|
绪论
章自然灾害的生成机制:陕西自然和人文环境
节自然环境
第二节行政区划的变化
第三节民初动荡不安的政局
第二章无年不灾:灾害与灾情
节民国之前陕西的灾荒
第二节民国时期陕西灾荒情况
第三节民国时期陕西的几次重大灾情
第四节天灾何以成荒——兵匪与灾祸相乘
第三章灾荒与人口变动
节庞大的灾民数量
第二节灾期人口变动
第三节灾期家庭结构、各阶层比重变化
第四节1928~1931年灾期人口死亡的考察
第五节自然灾害移民问题
第六节灾害对人口素质的影响
第四章灾荒与农村经济变动、基层社会
节农业歉收与减产
第二节土地抛荒
第三节地价降低与地权集中趋势
第四节陕西省为解决土地问题而复兴农村的努力
第五节灾荒与基层社会的失控
第五章灾荒与城镇变迁
节大量农村灾民流入城镇
第二节灾荒与城镇商业
第三节灾期城镇居民和灾民关系
第四节城市市政设施的逐渐完善
第五节灾荒与城市公共卫生体系的发展
第六节城市社会救济体系的逐步建立
第六章救灾制度的构建:社会对灾荒的应对(之一)
节中央救灾机构的演变
第二节陕西地方政府救灾机构
第三节赈务法律和规定
第四节媒体对陕灾的关注与呼吁
第五节资金筹集与分配
第七章政府和民间团体的救济活动:社会对灾荒的应对(之二)
节救命:实行急赈
第二节积极组织工赈
第三节蠲免灾民赋税
第四节积极预防:植树与兴修水利
第八章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救灾
节灾荒赈济政策与机关
第二节灾荒赈济的实施
第三节义仓与备荒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