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背影渐远犹低徊:清北民国大先生
》
售價:NT$
449.0

《
恨、空虚与希望: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
》
售價:NT$
407.0

《
我为何而活:罗素自传
》
售價:NT$
398.0

《
我很可爱,绝对可爱
》
售價:NT$
500.0

《
溺爱之罪
》
售價:NT$
255.0

《
走出无力感 : 解锁生命力量的成长密码(跟随心理咨询师找回积极能量!)
》
售價:NT$
305.0

《
藩屏:明代藩王的艺术与权力(柯律格代表作,一部逆转“边缘”与“他者”的明代藩王物质文化史,填补研究空白)
》
售價:NT$
551.0

《
《史记》纵横新说
》
售價:NT$
305.0
|
編輯推薦: |
本书集学术性、可读性、收藏性于一册,是一本精心、精编、精美之书,也是向传统文化致敬之书。
在文化视角多元、文化自觉意识苏醒的当下,围绕“古”的讨论,可谓一个前沿的话题。何光锐对传统书画的研究,眼光如炬、思想独到,这来自于他宏远开阔的文化视野,邃密深沉的哲学思维,以及直探骊珠的学术敏感。在传统文化领域数十年如一日的沉潜涵泳,让他从中汲取丰厚的营养,形成了极具思辨性而又深入浅出的独特文风。字里行间无处不在的通感与譬喻,可谓机锋百出,妙趣横生,让阅读者如在“山阴道上行”,“应接不暇”。全书30余幅高妙古雅的书画名迹,也为作者的“问古”之旅做了完美注脚。
|
內容簡介: |
一支柔软而富于弹性的毛笔,看上去是那么古老,却包孕着倔强的青春。它为什么被这个智慧的民族所选择、坚守,并演化为不可替代的载“道”之“器”?由此产生的中国书画艺术具有怎样的独特属性?“书为心画”“画如其人”,生命与艺术如何融为一体?……作者以二十年之苦心孤诣,试图解答传统文化所面临的种种时代命题。
全书站在一个当代人的立场,由一支毛笔出发,展开对传统的36次叩问,纵横古今、跨越东西,打破美术与文、史、哲之藩篱,以缜密的思辨、鲜活的文字、丰富的案例、精美的图片,集中探讨了“古法”“古意”与当下文化潮流碰撞的现实意义,揭示了跨文化跨领域的艺术史研究新路径和新方法,可谓一幅波澜壮阔的多角度文化长卷。
|
關於作者: |
何光锐,1971年出生于福建平潭,资深媒体人,福建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和理论研究,在雅昌网等多家艺术媒体开设评论专栏。
|
目錄:
|
目 录
自中国人为什么拿一支软笔“为难”自己? 001
“古”是什么? 006
倪云林为何不可复制? 011
“程式”有罪? 016
黄宾虹到底可不可以学? 021
如何正确地玩“虚”? 028
画有别才? 033
反者“艺”之动? 038
怎一个“松”字了得? 042
笔墨之“厚”为何物? 047
面具?面目? 052
“远意”是怎样实现的? 058
中国画是一种“功夫画”? 065
“繁”与“简”,孰高下? 071
“有余”乎,“不足”乎? 075
“必然”耶,“偶然”耶? 080
084 “变”,还是“不变”?
089 风格即弊端?
095 “骨法”是怎么一回事?
101 如何用“辩证法”看艺术?
105 你是“剑宗”还是“气宗”?
111 “敏感”自何处来?
116 装傻充愣岂是“ 拙”?
121 能“微妙”乎?
129 不可沽名学“二王”?
134 “可持续美感”秘密何在?
140 “制作”与“写意”能否相融?
145 真迹数行可名世?
150 “风雅”由谁说了算?
155 正门入,偏门入?
159 “技进乎道”还是“技退乎道”?
163 “淡”之一字谈何易?
169 该不该有个“谱”?
174 艺术家为什么要读点书?
179 能否把传统还给传统?
184 “自愈”:中国文化的生命模式?
后记
191 一支毛笔的青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