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1.一部学术性与可读性俱佳的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 2.聚焦于近现代大变革时期中国政治思想的转型与突破。通过深入分析不同政治与文化立场的学者,包括章太炎、钱穆、吕思勉、陈独秀、李大钊、嵇文甫、胡绳等的政治观、历史观、民族观,勾勒出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变迁的基本脉络。
3.宽广的历史视野,细微的史料爬梳,清晰而不乏深度的论述理路。从三个基本要素,分辨衡量众多政治思想流派:对于中国与世界基本状况的认识,有效解决复杂政治与社会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具有与不同群体沟通的能力。
4.明确的实践趋向和现实意识。贯穿全书的核心问题意识是:探索在当代语境下,如何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思考国家治理问题,进而寻找“新的政治”。
5.典雅装帧设计。封面采用特种纸印制、烫金工艺,内文使用全木浆双胶纸,值得珍藏!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部学术性与可读性俱佳的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
作者聚焦于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转型,深入分析不同政治与文化立场的学者如何从对时代变局的认知出发,阐释、评析、检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力图将中国思想史、政治史的古今连续性与扬弃性呈现出来。
全书分为章太炎的思想遗产、传统的能动性、寻找“新的政治”以及国家治理的历史脉络四个主题——而贯穿其中的核心问题意识,则是尝试探索在当代的语境下,如何认识中国的传统,如何梳理中国传统与中国革命之间的复杂关系,如何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思考国家治理问题,以及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
關於作者: |
王锐,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本科、硕士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就读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著有《中国现代思想史十讲》《章太炎晚年学术思想研究》《新旧之辨:章太炎学行论》《自国自心:章太炎与中国传统思想的更生》《探索“良政”:章太炎思想论集》等。
|
目錄:
|
自序:“政治能力”从何而来?
一、章太炎的思想遗产
1.历史国情与制度设计
2.历史叙事与政治文化认同
3.风俗良莠与政治兴衰
4.章太炎对民初政局的批评及其内在困境
二、传统的能动性
1.《地球新义》与廖平的中外形势论
2.钱穆的历史教育论表微
3.钱穆的“政治史学”
4.吕思勉的中国政治变迁论
三、寻找“新的政治”
1.五四前后陈独秀对于国家问题的思考
2.李大钊“新中华民族主义”的理论意涵
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古代民本思想
4.《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的启示
四、国家治理的历史脉络
1.儒法传统与中国古代政治
2.“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何以可能?
3.重思清末的地方自治
4.重建中国历史的“大一统”叙事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