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由“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规则发展方向”“WTO改革方向”“国际贸易体系与中国”三个部分组成,紧紧围绕经济全球化未来发展方向将往何处去、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体制面临何种问题及中国在其中的扮演什么角色与发挥什么作用等问题展开讨论,内容涉及疫情背景下经济全球化、逆全球化、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新秩序、WTO现代化改革、全球价值链的扩张与多边贸易体制改革、欧盟推动WTO改革的主张、中国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等问题。
|
關於作者: |
李向阳,博士,研究员,曾任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现任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国际经济学研究。著有《企业信誉、企业行为与市场机制》《市场缺陷与政府干预:对新凯恩斯经济学的一项研究》等。
|
目錄:
|
序言后疫情时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 李向阳
部分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发展方向
孕育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逆全球化
——逆全球化中的政府作用 佟家栋 刘程
“萨缪尔森之忧”“金德尔伯格陷阱”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 原倩
国际贸易“新”秩序? 赵玙佳
第二部分WTO改革的方向
WTO现代化改革——全球价值链与多边贸易体系的冲突与协调 陈靓 黄鹏
全球价值链扩展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变革 管传靖
WTO改革的必要性及其议题设计研究 刘敬东
能力缺失:WTO发展议题的本质 张向晨 徐清军 王金永
论WTO改革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待遇问题 漆彤 范睿
上诉机构的条约解释判理或先例之辨
——兼论WTO争端解决机制改革 张乃根
国际经贸规则适用的差异化现象及其法律应对 钟英通
WTO改革:美国的角色 陈凤英 孙立鹏
美国“301条款”的复活与WTO 何力
欧盟推动WTO改革:主张、路径及影响 石岩
第三部分国际贸易体系改革与中国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与多边贸易体制关系的演变 屠新泉 娄承蓉
中国与全球经济治理:从规则接受者到规则参与者 盛斌 高疆
全球经济治理中制度性话语权的中国策 陈伟光 王燕
中国在国际贸易法领域应对污名化的管控策略研究
——以中国遵守WTO不利裁决为例 韩逸畴/
|
內容試閱:
|
序言 疫情时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
李向阳
李向阳,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受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部主任周弘研究员委托,李向阳承担本集刊的组织统筹工作。
以WTO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体制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评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对于我们理解国际贸易体制面临的问题与走向至关重要,同时也决定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路径选择。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部的年度集刊,本书选择的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围绕这一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为了展现多元化的学术观点,我们选择了经济学、法学、国际关系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选择的论文没有涵盖2019年之后发表的成果,这就不可避免地忽略了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事件的影响。为弥补这一缺憾,在这里我们试图讨论后疫情时期经济全球化的走势。权以为序。
一 围绕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的争议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人们对全球化的认知达到膜拜的地步:从“跨国公司的无国籍论”到“全球价值链的无限扩张论”,从“世界是平的”到“经济周期熨平论”。总之,全球化被认为是一种不可逆转(甚至是不会减速)的世界潮流。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长达十年的全球经济低速增长,尤其是特朗普执政后奉行“美国优先”的政策,使人们对全球化的认知发生了重大逆转:“反全球化”“去全球化”“逆全球化”“再全球化”不仅充斥着新闻媒体,而且也迅速改变了学术界的理念。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公开反思:“为什么经济学家(包括他本人)在全球化问题上都错了?”
中国学术界围绕全球化的争议则更为激烈,这可能源于中国是过去这一轮“超级全球化”的受益者。即便是在疫情发生之后,学术界对全球化前景的判断也存在巨大的争议。赞成全球化不可逆的一方认为,支撑全球化的两大基本动力机制一是技术的进步,二是资本的逐利本性,只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全球化就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