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
售價:NT$
184.0

《
重访五四新文化:思想与观念(跟随杰出学者的脚步,走进五四思想的丰富世界)
》
售價:NT$
469.0

《
流人系列04:幽灵街区 午夜文库
》
售價:NT$
352.0

《
迷宫的线团:培根自然哲学著作选
》
售價:NT$
403.0

《
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2024-2025
》
售價:NT$
602.0

《
魔鬼的代言人
》
售價:NT$
245.0

《
九型人格2:发现你的人格类型
》
售價:NT$
347.0

《
猎头盈利之道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一九五一年成立起,就承担起向中国读者介绍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重任。一九五八年,中宣部指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筹组编委会,组织朱光潜、冯至、戈宝权、叶水夫等三十余位外国文学权威专家,编选三套丛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丛书”“外国古典文艺理论丛书”“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根据“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译本、一流的译者”的原则进行翻译和出版工作。一九六四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成立,是中国外国文学的研究机构。一九七八年,“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更名为“外国文学名著丛书”,至二〇〇〇年完成。这是新中国套系统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大型丛书,是外国文学名著翻译的奠基性工程,其作品之多、质量之精、跨度之大,至今仍是中国外国文学出版史上之,体现了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界、翻译界和出版界的水平。
历经半个多世纪,“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在中国读者中依然以系统性、权威性与普及性著称,但由于时代久远,许多图书在市场上已难见踪影,甚至成为收藏对象,稀缺品种更是一书难求。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的封面为网格图案,因而被藏书者称为“网格本”。“网格本”问世几十年来
|
內容簡介: |
《静静的顿河》是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写于1958至1940年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以恢宏的气势,描写了顿河地区哥萨克在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苏联国内战争期间的曲折经历,鲜明地反映了这一地区的风土人情形、和社会变迁,尤其是重大的历史事件。作品中的男主人公葛利高里和女主人公阿克西妮亚早已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经典形象。
|
關於作者: |
作者:苏联著名作家,其作品主要反映顿河地区哥萨克的生活,在苏联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1965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小说《一个人的遭遇》《静静的顿河》《新垦地》等。
译者:金人: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深受鲁迅的影响,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译著有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高尔基的《克里姆·萨姆金》,柯切托夫的《茹尔宾一家人》等。
|
目錄:
|
译本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
內容試閱:
|
(节选)
作为作家,肖洛霍夫的作品或许不算很多,但是他对自己所经历的,也是人民感重要的、严峻和复杂的每个历史时期,都有深邃的思考和描述,都有自己重要的艺术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肖洛霍夫可以称作二十世纪俄罗斯的艺术家兼编年史家。
肖洛霍夫经历坎坷,一次次站在生死的门槛上。这种残酷的生命体验,在他后来的著作中幻化成一种悲怆的艺术活力。肖洛霍夫说:“诗人的诞生各自不同,比如我,是从国内战争中诞生的。”
一九二五年秋,肖洛霍夫开始创作反映顿河哥萨克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一九二八年,肖洛霍夫发表了描绘顿河历史风云变幻的艺术长卷《静静的顿河》部和第二部,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顿河老作家绥拉菲摩维奇欣喜地称赞肖洛霍夫是“一个非同凡响的、同谁都不相像的、具有自己独特面貌的作家”。肖洛霍夫一举成名。
《静静的顿河》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作顿河哥萨克社会历史的一面镜子。肖洛霍夫说:“《静静的顿河》是我型的作品,它对于我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我花费了很多时间,尽了我全部所能,来向我国读者和国外读者介绍革命年代顿河哥萨克的悲剧性的历史。”
为反映这一重大的主题,肖洛霍夫把中农哥萨克葛利高里·麦列霍夫的命运及其一家在动荡年代的巨大变迁放在长篇小说的中心,以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二二年翻滚如潮的历史事件作为小说的情节基础。几个家庭的兴衰沉浮、众多人物的生活际遇,都围绕着葛利高里和他的家人而展开。葛利高里本人的命运、葛利高里一家的命运、其他几个家庭的命运、哥萨克的命运,和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错综而紧密地交织在一起。透过人物的命运展示出历史的进程,而历史发展的趋势又决定着人物的命运、哥萨克的命运。
读《静静的顿河》,我们会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顿河大地上革命与战争的风云变幻,深刻体味那充满艺术真实的世界带来的人生命运的忧伤、痛苦、欢乐和希望。
中国是较早翻译介绍肖洛霍夫作品的国家之一。1931年《静静的顿河》部的贺非译本,作为鲁迅“现代文艺丛书”之一,由上海神州国光出版社出版。1941年上海光明书店出版了由金人从俄文原著翻译的《静静的顿河》。此译本历经数次修订,长期盛行不衰,至1951年印行了第九版。198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根据俄文新版版本全面校订后的金人译本。
肖洛霍夫生前曾经表示,一定要到中国亲眼看一看他所热爱的中国人民。虽然这个愿望终未能实现,但肖洛霍夫的作品将永远和中国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一起。
——孙美玲
身躯高大细长、筋肉强壮、额上有颗白星的顿河种骏马撒着欢儿走去。葛利高里把它牵到板门外,左手轻轻一扶马背,就跃身上马,疾驰而去。到河边下坡处,他想要勒住,但是马已经跑溜了腿,越跑越快,一溜烟似的飞奔到坡底下去。葛利高里看到一个女人挑着水桶,正走下斜坡,他向后挺着身子,几乎已经躺在马背上,策马拐出小路,冲到水边,后面扬起一阵灰尘。
阿克西妮娅摇摇摆摆地从山坡上走下来,老远就大声喊道:
“疯鬼!差一点儿叫马踩着我!你等着吧,我去告诉你爹,你是怎么骑马的。”
“好啦,我的好邻居,别骂啦。把男人送去野营以后,你家里也许还用得着我呢。”
“这么个疯鬼,我有啥用你的!”
“等到割草的时候,你就会来求我啦。”葛利高里笑着说。
阿克西妮娅扁担不离肩,站在跳板上麻利地汲了一桶水,然后把被风吹起的裙子夹在两膝中间,瞟了葛利高里一眼。
“怎么,你的司捷潘要走了吗?”葛利高里问道。
“跟你有什么相干?”
“好大的脾气……难道问问也不行吗?”
“要走啦。怎么样?”
“那你就要守活寡啦?”
“是呀。”
马的嘴唇离开了水面,向顿河对岸望着,大声地嚼着嘴上流下的水,不断用前腿扒着河水。阿克西妮娅又汲满了第二桶,把扁担换到另一边的肩上,微微地摇晃着向坡上走去。葛利高里策马紧跟在后面。风吹弄着阿克西妮娅的裙子和黝黑的脖子上的毛茸茸的小发卷。花缎子绣的缠头巾在厚而重的发髻上耀眼地飘动,掖在裙子里面的粉红色上衣紧裹着滚圆的脊背和丰满的肩膀。阿克西妮娅向前探着身子,爬着坡儿,可以清楚地看出上衣下面凹下去的脊梁沟。葛利高里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她的每一个动作。他很想再跟她搭话。
“大概,要想念你的男人啦吧,啊?”
阿克西妮娅一面走着,一面扭过头来,嫣然一笑。
“当然要想啦。你快娶媳妇吧,”她一面喘着气,一面断断续续地说道,“娶了媳妇,你就会尝到思念心上人的滋味啦。”
葛利高里催马赶到她身边,直瞅着她的眼睛。
“可是也有些娘儿们却巴不得把男人送走。我们家的达丽娅只要一离开彼得罗马上就会胖起来。”
阿克西妮娅的鼻孔翕动着,急促地喘着气;整理着头发,说道:
“丈夫不是蛇,可是却像蛇一样吸你的血。快给你娶媳妇啦吧?”
“我不知道俺爹打的什么主意。大概要等到服役以后吧。”
“你还年轻呢,别急着娶媳妇。”
“为什么?”
“顶没有意思啦。”她皱着眉头看了他一眼,连嘴唇也没有张,吝啬地笑了一下。这时葛利高里次看见她的嘴唇竟是那么放荡、贪婪、丰满。
他用手指把马鬃分成小缕,说道:
“我压根儿就不想娶亲。也许有那么个女人,不用娶她也会爱我。”
“已经找到了吗?”
“还用找吗……你马上就要把司捷潘送走……”
“你可别跟我调情!”
“你会把我打死?”
“我要告诉司捷潘……”
“我会给你的司捷潘点儿颜色看看……”
“小心点儿,大力士,你会哭鼻子的。”
“别吓唬我,阿克西妮娅!”
“我不是吓唬你。你应该去和姑娘们调情。叫她们给你绣花手绢,但是不要老看我。”
“我偏要看你。”
“那就请看吧。”
阿克西妮娅和解地笑了,并离开了小路,想趁机绕过马去。葛利高里却把马一横,拦住了她的去路。
“放我走,葛利什卡!”
“就不放。”
“别胡闹,我得去给当家的收拾行装呀。”
葛利高里微笑着,把马调弄得发起野来:那马挪动着蹄子,把阿克西妮娅挤到石崖边。
“让我走,死鬼,有人来啦!叫人看见,他们会怎样想呢?”
她用惊骇的目光向四下里扫了一眼,便走了过去,皱着眉,头也没有回。
……
葛利高里隔着篱笆看到,司捷潘也在准备上路。阿克西妮娅穿着一条绿色毛料裙子,给他牵过马来。司捷潘微笑着,在对她说些什么。他不慌不忙,以占有者的姿态吻了吻妻子,两只胳膊好久都没有从她肩上拿下来,被太阳晒得黝黑和干活磨得粗糙的大手在阿克西妮娅洁白的外衣上,像煤炭似的闪着黑亮的光。司捷潘背朝葛利高里站着,隔着篱笆可以看见他那绷紧的、刮得很漂亮的脖子和有点儿下垂的宽肩膀,当他把脑袋俯在妻子身上的时候,还可以看见他那卷起的亚麻色胡子尖。
阿克西妮娅不知道为什么在笑,还在不以为然地摇晃脑袋。骑手踏镫上马,高大的铁青马微微地晃了一下。司捷潘骑在马鞍子上,就像长上了似的,他策马急步走出大门,阿克西妮娅抓着马镫,和他并排走着,恋恋不舍地像只驯顺的狗,仰起脑袋看着他的眼睛。
两口子就这样走过邻居的宅院,在大路转弯的地方消逝了。
葛利高里不眨眼地目送了他们半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