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纯粹·破壁与神游
》
售價:NT$
418.0

《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新版(小学《论语》,大学《春秋》代表中国精神的政治哲学至高圣典。得到近80万总订阅主理人熊逸代表作)
》
售價:NT$
449.0

《
女人们的谈话(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最佳改编剧本奖 原著!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简直是《使女的故事》现实版!”)
》
售價:NT$
286.0

《
忧郁的秩序:亚洲移民与边境管控的全球化(共域世界史)
》
售價:NT$
653.0

《
一周一堂经济学课: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
售價:NT$
500.0

《
慢性胃炎的中医研究 胃
》
售價:NT$
3050.0

《
南移:宋代社会中心的转迁
》
售價:NT$
755.0

《
纯粹·水浒江湖: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另一条线索
》
售價:NT$
469.0
|
內容簡介: |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将成为我国未来几十年重要的发展战略,事关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成败。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两大关键举措。此前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只提农业现代化,现在则开始农村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并重,其背后的原因是两者之间尚未实现有效的连接、转换和相互支持,而这是摆在当前乡村振兴发展道路面前的关键难题,亟待破解。本书从农村社会学的角度深入分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多元实践,旨在揭示未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可能路径,并提出相应的有关政策创新的思考和建议。
|
關於作者: |
王春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纪委书记。中国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
|
目錄:
|
总论迈向共同富裕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行动和路径
部分文化主体性与农村发展
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社会文化主体性
乡村建设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践逻辑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民主”与“有效”治理的匹配
乡村振兴中的农民主体性
第二部分贫困治理与可持续性
政策执行与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逻辑
农村贫困治理的实践张力和可持续性
农村贫困问题的设置与反贫实践的延续性
第三部分历史进程中的农村流动人口
20世纪90年代末的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
21世纪初的农民工社会流动和社会地位
“半城市化”:21世纪初农村流动人口的生存状态
“城乡两栖”:农村流动人口的第三条城镇化之路
第四部分转变中的城乡结构
城乡结构: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迟滞者
“撤并村庄”:城市化进程中行政社会的实践逻辑
城乡社会福利的一体化
机会平等:新的城乡一体化分析框架
经济发展机会与城乡一体化
第五部分村民自治与农村现代化
社会分化和转型背景下的中国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的社会基础和文化网络
农村现代化的阶段性指标体系
|
內容試閱:
|
自序
写序,总是想说点事。先来关注一下读者有可能的问题:文章都发表了,为什么还结集出书?这样的书究竟有什么额外的价值?这两个问题也是我自己考虑过的。
我曾在我的博士论文《社会流动和社会重构》一书中说过,我是农民的孩子,出生在一个山坳里,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很少,当时的志向是能跳出农门吃上公家饭,根本不知道还有学者专家这个“行当”,更没有想到未来还要靠研究农业、农村为生,乃至所谓“志业”,甚至发文章写书出书。但是后来竟然闯入了这么个“行当”,还真的发表文章,还出了几本书,发表了一些看法,竟然还有人听,产生一点影响。真是人生不可预测,未来不可预期!是不是已经将研究做成韦伯所说的那样的“志业”?对此,现在还不能确定,也难以自信。不管怎样,也许是敝帚自珍,总觉得已经发表的文章还是有点意思,有点价值,特别是与当下全国正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样的发展战略有很大的契合性,文章中提出的一些看法还是有一定的回应,提出的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提出的一些概念还有一定的解释性。更重要的是,本人想把这些论文放在一起捋一捋,借机梳理一下自己的研究思路和脉络,看看能否在此基础上为后续的研究找找方向。
不论是什么党派还是什么人,现代化是中国人一百多年以来孜孜以求的梦想和不断为之奋斗的目标。但是,只有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才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持续加速推进,呈现出“苟日新、日日新”的局面,在短短的四十多年中综合实力一下子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像我这样的“60后”一代,对改革前后有亲身的感受,有直接的比较,我们正好碰上以高等教育恢复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为标志的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以及后续发生的一系列惊世的现代化建设和繁荣,所以,对此感触是非常真切、震撼和激动的。在如此短时间内,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发生如此巨变,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所以以至于世界头号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