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指挥文化: 1901—1940 年美国陆军和德国武装部队的军官教育及其对二战的影响
》
售價:NT$
398.0

《
科举1300年(中国读书人的阶层跃迁之路,读懂中国历史,无法绕开的科举1300年)
》
售價:NT$
449.0

《
为了治愈:改变医学的 30 个诺贝尔奖
》
售價:NT$
301.0

《
AIGC驱动工业智能设备:系统设计与行业实践
》
售價:NT$
505.0

《
中国人的日常(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人世间》原著作者梁晓声文集,描绘中国人的日常百态,洞悉社会的世道人心)
》
售價:NT$
301.0

《
走进具身智能
》
售價:NT$
407.0

《
我讨厌我自己:重建内心秩序,找回自己内心的光明
》
售價:NT$
301.0

《
人类迁徙(BBC驻外记者先锋之作,另类视角的人类简史)
》
售價:NT$
296.0
|
編輯推薦: |
◆一部塑造了日本民族性格的小说,对日本文学、艺术、和歌、绘画等领域的影响延续了上千年。 ◆了解日本文化不可错过的经典读物,与《枕草子》合为“平安文学双璧”,媲美《红楼梦》。 ◆近千幅插图,铸就殿堂级品质,它既有贵族的优雅华贵,又有女性的细腻婉约。 ◆雍容的唐风加上奢华的贵族风逐渐形成了平安时代独有的和风文化。而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源氏物语》完美体现了日本逐渐由崇尚唐风向带有本土特色的和风文化转变。 ◆作者紫式部对日本史的熟稔,也使得作品带有史诗般的宏大和纪实般的深刻。读懂日本,从《源氏物语》开始。
|
內容簡介: |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被誉为日本的红楼梦。在日本开启了“物哀”的时代。作品的成书年代一般认为是在1001年至1008年间,是世界上很早的长篇小说。多年来,被丰子恺,林文月,乔红伟等翻译大师所翻译。 《源氏物语》 “物语”是日本的文学体裁,它是世界上很早的长篇小说,是三千万日本家庭不朽的国民文学。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时期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社会的腐败政治和淫乱生活。上层贵族之间的互相倾轧和权力斗争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而源氏的爱情婚姻,则揭示了一夫多妻制下妇女的悲惨命运。在贵族社会里,男婚女嫁往往是同政治斗争的手段,妇女成了政治交易的工具和贵族男人手中的玩物。 全书共五十四回,近百万字。故事描写了四代天皇,历70余年,所涉人物四百多位,其中印象鲜明的也有二三十人……
|
關於作者: |
[日]紫式部著,约973年-约1019年至1025年) 本平安时代著名女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出身贵族文人世家,幼时从父学习汉学,通晓音律和佛典。 1004年4月,紫式部丧夫寡居,同年秋开始创作《源氏物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源氏物语》,作品描写人物心理细腻,文字典雅,情节曲折,对日后日本文学之影响极大。另著有《紫式部日记》.和歌集《紫式部集》。
|
目錄:
|
上 卷
回:桐壶
第二回:帚木
第三回:空蝉
第四回:夕颜
第五回:紫儿
第六回:末摘花
第七回:红叶贺
第八回:花宴
第九回:葵姬
第十回:杨桐
第十一回:花散里
第十二回:须磨
第十三回:明石
第十四回:航标
第十五回:蓬生
第十六回:关屋
第十七回:赛画
第十八回:松风
第十九回:薄云
第二十回:槿姬
第二十一回:少女
第二十二回:玉鬘
第二十三回:早莺
第二十四回:蝴蝶
第二十五回:萤火虫
第二十六回:常夏
第二十七回:篝火
第二十八回:朔风
第二十九回:行幸
第三十回:兰草
第三十一回:丝柏木柱
第三十二回:梅枝
第三十三回:藤花末叶
下 卷
第三十四回:嫩菜
第三十四回:嫩菜续
第三十五回:柏木
第三十六回:横笛
第三十七回:铃虫
第三十八回:夕雾
第三十九回:法事
第四十回:魔法使
第四十一回:云隐
第四十二回: 匂皇子
第四十三回:红梅
第四十四回:竹河
第四十五回:桥姬
第四十六回:米槠根
第四十七回:角发
第四十八回:早蕨
第四十九回:寄生
第五十回:东亭
第五十一回:浮舟
第五十二回:蜉蝣
第五十三回:习字
第五十四回:梦浮桥
|
內容試閱:
|
《源氏物语》是日本著名的一部古典文学著作。这部著作对于日本文学发展的影响不亚于《红楼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代表了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在日本开启了“物哀”时代,其影响一直延续到当代。 《源氏物语》成书于公元-○○一~-〇〇八年之间。“物语”是日本的文学体裁,物语( ものがたり、monogatari ),意为故事或杂谈。《源氏物语》成书的时代,世界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几乎还没有出现这类体裁的文学作品。《源氏物语》的出现,说它填补了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段空白,还不如说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因此,从这个意义来看,《源氏物语》的影响是世界性的。 全书共五十四回,近百万字。以源氏家族为中心,前半部四十四回描写了光源氏与众女子的凄婉或美好的爱情生活;后半部十回以光源氏之子句君、薰君(柏木和三公主的私生子)为主人公,铺陈了复杂纷繁的男女爱情故事。故事的时代跨越四代天皇,历七十余年,所涉达四百多位。其中较为鲜明的有二三十位。人物以上层贵族为主,也有中下层贵族、官女、侍女及平民百姓。 作者紫式部写《源氏物语》时,正好是日本受到大唐王朝巨大影响的平安时代。这部著作明显受到了唐代文化的影响,有着明的显唐传奇风格。书中引用白居易的诗句约有九十余处,并引用了《礼记》《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大量中国古代经典中的史实和典故,使该书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学气氛,让中国读者读起来更有兴趣。 平安时代日本女性的地位很低,书写所用的汉字只有贵族男性才掌握,而女性一般多用假名;这导致了今天阅读上的困难。这部作品晦涩难懂,同时假名文风女性化的柔美细腻,同时也导致了语境的神秘化。日本艺术审美趣味中的“物哀”与“幽玄”在这部著作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并深远影响到了后来的日本文学。《源氏物语》的阅读困难不仅仅是对外国读者而言,就是对于本国读者甚至是那些专业水准很高的读者也显得有困难。据说川端康成是在读过英译本的《源氏物语》后,才喜欢上这部作品。他觉得原著生涩难懂,而英译本却让他深深感动。另外,正是《源氏物语》建立了日本文化“物哀”形式的审美意识。“物哀”即见物而生悲哀之情。此后日本的文学作品明显带有一种淡淡的悲伤从《源氏物语》开始,这种“物哀”意识随着一代代的诗人、散文家、物语作者的作品,被流传至今,甚至成为一种日本民族的民族意识。
桐壶 话说从前某朝天皇,后宫妃嫔众多,其中有一位更衣,出身不算高贵,皇上却特别宠爱。有几位出身高贵的妃子一进宫就颇自命不凡,以为恩宠一定在自己身上,看见这更衣走了红运,便诽谤她,妒忌她。和她同样地位或者出身比她更低微的更衣,知道无法竞争,更是满腹怨恨。这更衣日日夜夜服侍皇上,其他的妃子不由得妒火中烧。大约是众怨聚集所致,这更衣突然患病,心情郁结,时常要回娘家休养。皇上愈发舍不得,愈发怜爱她,竟不顾众人非难,一味偏护,如此的专宠一定会成为后世的话柄。就连朝中的高官也都不以为然,大家侧目而视,互相议论道:“这样的专宠,真正让人吃惊!唐朝就因为有这样的事,才弄得天下大乱。”这等闲言碎语渐渐传遍全国,民间亦有不满,以为确是十分令人担忧之事,以后难免闯出杨贵妃那样的祸事来。这更衣有此遭际,十分痛苦,全凭主上的深恩加被,才战战兢兢地在宫中度日。 更衣的父亲官居大纳言,这时早已去世。母亲也是名门贵族出身,看见别人的女儿双亲俱全,尊荣富贵,就希望自己女儿也是如此,每次参与庆祝或吊唁的仪式,老夫人总是尽心竭力,百般调度,在人前撑体面。可惜女儿还是缺乏有力的保护者,一旦发生意外,必定孤立无援,心中不免有些凄凉。 也许是宿世因缘吧,这更衣生下了一个容貌如玉、举世无双的皇子。皇上急迫地想看这婴儿,赶快让人抱进宫来③。这一看,果然是一个异常清秀可爱的孩子。 皇上的大皇子是右大臣之女弘徽殿女御所生,有如此有力的外戚做后盾,毫无疑问,必然是人人爱戴的东宫太子。但一谈到容貌,总比不上这小皇子的清秀。因此皇上对大皇子只是一般的喜爱,却把这小皇子看作私人秘宝一般,加以无限恩宠。 小皇子之母既是更衣,按照身份,本来不必像低级女官那样服侍皇上日常生活。她的地位并不普通,品格也颇高贵。但皇上对她过分宠爱,根本不讲情理,一味要她留在身边,几乎片刻不能离开。每逢开宴作乐或者其他盛会,总是要先宣召这更衣。有时皇上起身较迟,这天就一直把更衣留在身边,不放她回宫。如此日夜服侍,依照更衣身份而言,倒似乎反而轻率了。自从小皇子诞生之后,皇上对这位更衣更加重视,使得大皇子之母弘徽殿女御心怀疑忌。她想:这小皇子可能会被皇上立为太子。 弘徽殿女御早入宫,皇上对她的重视决非普通妃子可比。而且她已生儿育女,因此唯有弘徽殿女御的疑忌,让皇上感到烦闷,心中不安。 这更衣虽然身受皇上深恩重爱,但厌恶她、诽谤她的人亦不在少数。她身体颇弱,又没有外戚作为后援,因此皇上愈是宠爱,她心中愈是忧惧。她住的宫院叫桐壶,从桐壶院前往皇上常住的清凉殿,必须经过许多妃嫔的宫室。她时常地来来往往,其他妃嫔看在眼里极不舒服也是在所难免。有时这桐壶更衣来往得过于频繁,她们就恶意地戏弄她,在板桥上或过廊里放些龌龊的东西,令迎送桐壶更衣的宫女们裙裾肮脏不堪。有时她们又彼此约定,封闭桐壶更衣必须经过的走廊两头,给她添麻烦,使她感到困窘。诸如此类的事层出不穷,更使得桐壶更衣痛苦万状。皇上看到这种情况,更加怜惜她,就让清凉殿后面凉殿里的一个更衣搬到别处去,腾出房间来给桐壶更衣作值宿时的小休息室。那个迁到外面去的更衣对这更衣自然怀恨无穷。 小皇子三岁那一年,皇上为其举行穿裙仪式,排场之宏大绝不亚于大皇子当年。内藏寮和纳殿的物资都被拿出来使用,仪式非常隆重,这也引起了世人种种非议。等到见到这小皇子容貌漂亮,仪态优雅,竟是个盖世无双的人儿,倒谁也不忍妒忌他了。见多识广的人见了这小皇子都感吃惊,瞠目而视,不禁叹道:“这种神仙似的人也会降临到尘世间来!” 这年夏天,小皇子之母桐壶更衣觉得身子不好,想乞请假期回娘家休养一阵,但是皇上不允许。这更衣近几年来经常生病,皇上已经习惯,他说:“不妨暂且在这里休养,看情形再说吧。” 但在此期间,更衣的病日重一日,只过了五六天,身体已经虚弱得厉害了。更衣之母老夫人哭哭啼啼向皇上乞请假期,这才许她出宫。纵使在这种时候,桐壶更衣也不得不提防发生意外、吃惊受辱之事。因此决定让小皇子留在宫中,更衣自己悄悄退出。形势所迫,皇上也不好一味挽留,只因身份关系,不能亲自送她出宫,心中有几分难言之痛。桐壶更衣本来是个花容月貌的美人儿,但这时已经芳容消减,心中百感交集,却没有力气说话,只剩得奄奄一息了。皇上看到此情此景,茫然失措,一面啼哭,一面反复陈述前情。但是桐壶更衣已经不能答话,双目失神,四肢无力,昏昏沉沉地躺着。皇上十分狼狈,束手无策,只得匆匆走出,让左右准备辇车离开。但始终舍不得她,再走进桐壶更衣室中来,又不许她出宫了。他对桐壶更衣说:“我曾和你立下盟誓:大限到时也得一起同行。想来你不会就这样舍我而去吧!”桐壶更衣也深感隆情,断断续续地吟道: “面临大限悲长别, 留恋残生叹命穷。 早知今日……” 说到这里又已气息奄奄,想再说下去, 却只觉痛苦不堪了。皇上想将她留住在此,亲自守视。但左右奏道:“那边祈祷今日就要开始,高僧都已请到,定于今日启忏……” 他们催促皇上尽快动身。皇上没有办法,只得允许桐壶更衣出宫回娘家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