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怪谈:一本详知日本怪谈文学发展脉络史!
》
售價:NT$
265.0

《
韩江黑夜的狂欢: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韩江出道作品
》
售價:NT$
296.0

《
销售的力量
》
售價:NT$
454.0

《
我活下来了(直木奖作者西加奈子,纪实性长篇散文佳作 上市不到一年,日本畅销二十九万册)
》
售價:NT$
296.0

《
数学分析原理(第二卷)(第9版)
》
售價:NT$
403.0

《
陈寅恪四书
》
售價:NT$
1469.0

《
汉密尔顿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
售價:NT$
347.0

《
开放科学:人工智能时代的呼唤
》
售價:NT$
505.0
|
內容簡介: |
为仕有绩,治学有声,是中国传统知识人一直以来的追求。清朝末年,伴随着书院数量的空前繁荣,大量学人涌入书院肄业,他们以“书院生徒”之名,一如既往地思考和处理仕与学的关系。时运国运之下,适逢科举停废、新学西学冲击,传统知识人围绕价值判断所生之困境则如影随形:科举停废,何以出仕?“西学东渐”,治何之学?
本书将清末书院生徒置于三层相互交织的历史语境,注重从独立精神活动主体和社会主体的视角,利用诸多私人化记录的梳理,结合官书史料,在回答清末书院生徒“从何而来”“缘何而聚”和“将去何处”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其心态行为、出处进退,从而展示了清末民初传统知识人身处“仕学之间”“新旧之间”的处境立场与精神风貌。作者从特定角度分
析了传统知识人逐渐消失以及知识分子社群的出现,这一反映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特征的历史进程以及近代社会过渡转型的历史特征。
|
關於作者: |
黄漫远,1986年生,江西南昌人,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史博士学位。现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江西书院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理事。
|
目錄:
|
绪论
一 选题旨趣
二 既有研究
三 思路与内容
四 资料说明
上编 从何而来
第一章 清代书院与书院教育
第一节 书院与书院教育
第二节 清代书院政策与书院发展
第三节 同治光绪时期书院的特点
第四节 传统书院的“落幕”:书院改制与废止
第二章 清末书院生徒群体的形成分析
第一节 生徒与书院生徒
第二节 清末书院生徒群体的数量
一 清末书院数量和各级书院员额
二 官学学额、乡试定额与书院员额
第三节 清末书院生徒群体的构成
一 入院前科名
二 入院前学缘
三 地理来源
第四节 清末书院生徒的取录与迁转
一 取录:举业能力与治学能力
二 迁转:院际迁转与向上迁转
本编小结
中编 缘何而聚
第三章 清末书院生徒群体与举业
第一节 以举业为尚的生徒群体
一 科名与科举书院的地理分布
二 科名炽盛:应元书院生徒群体
第二节 课作中的举业
一 生徒叶昌炽的举业历程
二 《紫阳书院课艺》中的叶昌炽课作
三 叶昌炽冷宦生涯中的学术坚守
第三节 社会活动中的举业
一 清末莲池书院
二 莲池生徒清末民初任职情况
三 莲池社交圈:以“仕”为基础的构建
四 《吴门弟子集》的学术水平
第四章 清末书院生徒群体与治学
第一节 以治学为尚的生徒群体
一 清末学术人物与书院
二 治学有声:经训生徒群体
第二节 课作中的治学
一 生徒唐文治的治学历程
二 《南菁讲舍文集》中的唐文治课作
三 唐文治的科场仕途之路
第三节 社会活动中的治学
一 清末江宁府诸书院
二 金陵学术圈:以“学”为基础的构建
三 金陵学术圈交游图景:莫愁湖燕集与生徒冯煦的交游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