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长篇小说《荒原狼》描写一个现代人自我的挣扎,人格的撕裂,反映了信仰崩塌后一代人的苦闷与彷徨。
|
關於作者: |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荒原狼》《轮下》《奚达多》《纳尔奇思和歌尔得蒙》等。黑塞深受佛道等东方思想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作品风靡世界,受到几代年轻读者喜爱。
译者:
李双志,复旦大学德语系青年研究员。1982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柏林自由大学。译有《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风景中的少年:霍夫曼斯塔尔诗文选》《托着摩卡杯的苍白男人》等。
|
內容試閱:
|
这本书中所含的,是一位男士留给我们的个人笔记,对于他,我们总用他自己多次使用过的一个名号来称呼:“荒原狼”。他的手稿是否需要一篇前言来介绍,这个问题不妨先搁置;就我自己来说,确实有这样一种需要:在荒原狼这数页纸前再添上几页,在上面试着写下我对他的记忆。我对他所知甚少;实际上他的所有过往和身世,我始终不曾得知。然而他的个人品性却留给了我一种强烈而且——不论如何我都得如此说——颇让人心生好感的印象。
荒原狼是一个年近五十的男人,他在若干年前的一天到我姨妈家来询问,想找一间带家具的房间租住。他租下了楼上的阁楼间和旁边的小卧室,几天之后便带了两个行李箱和一个大书箱过来,在我们这儿住了九到十个月。他生活过得悄无声息,也不与人来往。若不是我们卧室彼此相邻,让我们在楼梯上和走廊里偶尔有几次相遇,我们可能根本不会结识对方。因为这个男人实在不好交友结伴,他孤僻离群的程度之高,是我之前在任何人那儿都不曾见识过的。就像他时不时自称的那样,他确实是一头荒原狼,一个陌生、野性、却又羞怯,甚至非常羞怯的生物,来自一个与我的世界迥然不同的世界。不过,他出于自己的秉性和际遇,曾在多深的孤独自处中度日;以及他又是如何有意识地将这孤独自处认作自己的命运,我是从他留下的这些笔记中才了解到的;可是,在这之前,通过几次短暂的相遇和对话,我毕竟已经对他多少有了点认识。此时我觉得,我在读他的笔记时看到的他,基本上符合我在与他的私人交往中体会到的那个形象,后者当然要苍白一些,而且更不完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