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感受的力量--像艺术家一样观看
》
售價:NT$
265.0

《
知宋·宋代之交通
》
售價:NT$
403.0

《
知宋·宋代之君主
》
售價:NT$
454.0

《
民国时期京剧名伶专集汇编(全4册)
》
售價:NT$
20298.0

《
量子力学 恩利克·费米
》
售價:NT$
245.0

《
银行业刑事风险防控与应对
》
售價:NT$
449.0

《
语言、使用与认知
》
售價:NT$
321.0

《
帝国的叙事话语:国家身份塑造与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
》
售價:NT$
704.0
|
內容簡介: |
大学的历史已然不是单纯的机构史或组织史,而是一部西方文明史的缩影,我们需要从更深的理论层面去探寻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原因。只有将大学放在不同文明的深处去对比,其轮廓才会清晰。本书对大学的起源追根溯源,以智识生活和相应制度的产生为起点,从文明演进的视角,梳理大学从基因诞生到实体诞生再到今日发展的历史,探求古典大学的知识来源、制度来源、后续发展,以及其向现代大学过渡的过程,分析大学与两希文明的关系,认为大学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综合的产物。
|
關於作者: |
李海龙,北京市人,教育学博士,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主要成果发表在《高等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入选江苏省“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社科理论优青”等人才项目。
|
目錄:
|
绪论
第一章西方大学兴起的认知重塑
第一节历史观念演变与大学基因的生成
第二节文明的宿命:西方大学生成的变迁轨迹
第三节历史的偶然:大学命运的兴衰起伏
第四节关于西方大学的源起需要理解什么
第二章古希腊精神与大学的源始
第一节古希腊智识生活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古希腊哲学与西方认识论传统
第三节柏拉图学园与中世纪大学的精神纽带
第三章古罗马文明与大学的孕育
第一节大转型——从古希腊到古罗马
第二节罗马帝国的兴衰与基督教的普及
第三节古罗马文明与中世纪大学的知识准备
第四章中世纪大学的诞生与扩散
第一节中世纪:黑暗世纪抑或中古盛世
第二节12世纪文艺复兴与大学的产生
第三节经院哲学与中世纪大学的兴衰
第五章欧洲大学的凯旋及其世界意义
第一节为什么是西方?为什么是中世纪?
第二节大学的欧洲性与世界性
第三节作为共同价值的大学文明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总序
文脉是息息相通的文化血脉,是以人的生命和灵性打造的文化命脉。在文脉流变中,只有认真总结文脉流变的规律,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才能引导我们全面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创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通过文脉流变和文化创新研究,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建构和谐社会关系、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需要结合时代条件地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通过文脉流变与文化创新研究,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为学科发展述学立论和建言献策,以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正是立足于这一历史和现实语境,扬州大学于2017年启动“十三五”重点学科建设工程,设立“文脉流变与文化创新”(交叉学科)建设项目,希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再发现,将其有价值和现实针对性的精神资源予以传承和创新。
“十二五”以来,扬州大学文科学科建设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获批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学科,2012年中国史学科获批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学科建设展示出新的姿态。2014年,整合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法学三个一级学科的优势,其“文化传承与区域社会发展”学科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标志着扬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