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榆林窟又名万佛洞,是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重要宝窟之一,位于安西县城南76公里处榆林河谷两侧的砾石崖壁。目前存石窟42个,其中东崖31座,西崖 11座,一泓清流流过崖间。因其河谷中遍生榆树而得名。历经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建造和重修。窟内共存唐至元代800多年间的彩塑千余身,壁画 1000多平方米。榆林窟始建于北魏,洞窟形制、壁画内容、艺术风格及供养人题名等均表现出了与莫高窟石室艺术的密切联系,为敦煌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了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
內容簡介: |
榆林窟壁画艺术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佛教思想、壁画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均与莫高窟一致,甚至一些壁画的作者也是与莫高窟共有的。曹氏画院的画工、画师,不只在沙州,也受命到瓜州的榆林窟作画。但是,榆林窟艺术并非莫高窟的翻版,而是具有许多自己的特色:如在洞窟形制上,有完整的前室和长甬道,主室壁上画出十二根排柱支撑窟顶宝帐的窟室样式,都是莫高窟所没有的。壁画中西夏和元代的密教曼荼罗和水月观音图,显密结合加以汉密、藏密结合的画法,尤其大量的民族人物画像、画工画师画像,以及汉藏婚礼图,也都补充了莫高窟之不足。
|
|